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与前景
随着国内外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引言
空间计量经济学最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洲就展开了科学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逐渐发展为计量经济学的主流,它的应用涉及众多领域:从开始的在区域科学、城市以及房地产经济学、经济地理等专门化领域中普遍应用,发展到现在的涉及到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领域。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空间计量的概念最早由 Paelinck 和 Klaassen(1979)首次提出,但是他们仅对这个领域做了一个划分,并没有提出确切的定义。到 1974 年。Pealinc 在荷兰统计协会上明确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概念。随后 Anselin(1988)又在其书中提出了新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空间计量经济学是指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因素引起的各种特性及变化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明确考虑到由空间因素带来的对研究领域的影响。从世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进程看,国内外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研究方法,还带动了空间计量软件的革新和发展。
(一)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比我国要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地理计量革命中,Berry 和 Marble(1968)在其地理统计专着中首次提到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概念,他们通过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而分析了地理对象的空间效应,成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最早研究;之后 Curry(1970)等几位地理学家在 Berry和 Marble 的理论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探讨了空间模型的设定和估计问题。建立出基本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框架和空间模型后,Rey(1999)首次在前几位地理学家的结果和方法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近七十年的人均收入收敛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空间数据分析验证了空间相关性在统计上非显着性;随后 Baumon(t2003)等人又充分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1980- 1995年欧共体的空间俱乐部,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南北两区分属于不同的俱乐部,并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空间误差模型对南方和北方的俱乐部的空间趋同性。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我国地理学家吴玉鸣(2000)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运用到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把包括中国的 31 个省市在内的区域进行了集聚增长因素的分析;随后,陈晓玲等人根据我国部分省级数据,考察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此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二、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分析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在国外的实际应用
随着国内外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计量经济学已经成功运用到经济研究的众多领域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公共经济学领域:James 等(2003)主要对一国对于国际环境条约的参与决策与参与程度的博弈通过建立一个空间概率模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方面:Buettner(2003)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了德国各城市的财政外溢效应以及税收基数效应;Case(1993)以美国各州的情况做了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以及预算研究。
3.房地产经济学领域:Timothy 等(2003)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城市住房的绝对位置对房屋价格差异的影响;Anselin 等(2009)以美国加州南海岸数据为样本案例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法研究了环境空气质量对房屋购买者边际支付意愿的影响。
4.劳动经济学领域:Elhors(t2007)等首次将空间计量分析法运用到劳动经济学领域,对欧盟地区劳动参与率差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了在区域间和国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空间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主要应用
空间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国内的发展主要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引起了我国研究人员的关注,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应用于多个领域:
1.经济增长分析方面:刘生龙和张捷(2007)等人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检验,首次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国内的实际研究中;另外,吴玉鸣(2007)等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以及趋同和空间聚集模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钱晓烨等(2010)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