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自由新体诗。从1918年1月15日第四卷第一号起,《新青年》连续多期刊登新诗,作者除了胡适之外,还有沈尹默、刘半农、陈独秀、俞平伯、常惠、陈衡哲、李大钊、周作人。显然,《新青年》的“诗”专栏是经策划推出的文学革命发难者以作品集体亮相,白话诗以新式的自由诗体闪亮登场。
二是小说。1918年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它的题目、体裁、风格乃至思想都呈现出与传统小说不一样的新奇之处。《狂人日记》的语言已不再是文言,不是“说书”体白话,也并不是胡适所倡导的“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日常用语。
三是戏剧。中国的现代话剧,在五四思想启蒙与文化批判中获得了新的观念和新的前途。1918年6月,《新青年》精心组织了一组有关易卜生的文章——从易卜生的传记到剧本和评论,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刊登《娜拉》、《国民之敌》、《小爱友夫》三个剧本以及介绍易卜生的有关文章。
参考文献:
[1] 沙尔巴依.语言与生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东方、宋益乔.全球语境下胡适的白话文学观[J].文学评论,2006(3).
[3]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