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红楼梦》中预言叙事手法的运用

13 阅读3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红楼梦》对于传统预言叙事手法继承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部分《红楼梦》对于传统预言叙事手法继承的研究。然而,《红楼梦》这部作品博大精深,由于笔者对于其研究能力的有限,所以以上对《红楼梦》该写作手法的研究还比较片面。

  因此,仅仅凭借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来促进对《红楼梦》该课题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红楼梦》的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红楼梦》对于传统预言叙事手法继承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红楼梦》这部着名文学作品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今后文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红楼梦》传统预言叙事手法应用的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再加之我国文学领域对于《红楼梦》该角度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入程度,所以,不利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实现。所以,在今后的《红楼梦》研究中,要加强对传统预言叙事手法继承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红楼梦》的多个角度,从预言叙事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深入该课题的研究,推进我国文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樊东宁,姚红静.评《红树林》的叙事手法[J].衡水学院学报,2014(2).

  [2]刘娟.论《诗经》抒情诗篇中的叙事手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舒艳“.实录”与“虚构”---试论唐叙事诗的叙事手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拓展:从蒹葭看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情与景高度契合的先河,这种艺术手法符合我们民族对诗歌基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它的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很值得我们去反复咀嚼和体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全诗三章,这里引得是第一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伊人所在,所谓“伊人”即诗人心中所无比思念爱慕的人。当我们吟诵着这首千古绝唱时,不自觉地进入了一种凄清迷惘的境界——一个凄冷的清秋的早晨,天色微明,一切都还笼罩在晨曦之中。诗人在这样一个深秋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不曾干之时,便来到长满着芦苇的大河边寻找心中的“伊人”。一望无际的苍苍的芦荻,芦苇上那闪烁晶莹的白色露珠,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河道、港汊,迷雾朦胧的远方沙洲——在这幅萧瑟苍茫的背景下,一个孤独的身影,面对蜿蜒曲折难辨的河道,耳畔传来了芦荻的瑟瑟声,潺潺的河流声,他在水边徘徊着,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他怅望着远处沙洲迷茫的雾影。此时,我们仿佛能清晰地听到他对爱情的渴望与呼唤,清楚地看到他那种失意、迷惘、而期待的目光。心上的人就在远方,却可望而不可即,他的这种情绪感染了我们,仿佛我们也一起随他进入了这一令人痴迷的境界。诗歌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在洲岛之上,他不辞辛劳上下求索,虽然“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他还是不停地“溯洄从之,”虽然诗人是那样的殷勤,可伊人总是处于虚无飘渺之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坻”,水中高地。“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伊人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通过这种求之不得的苦苦寻觅,表达出诗人含蓄的惆怅情感。

  诗篇用不多的词汇和简单的节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十分清丽而又迷人的艺术境界。它的清丽在于那清秋的季节,那袅袅的秋风、那萋萋的秋草,那淙淙的流水,那清冽的涟漪,那晶莹的白露,那粲粲的芦花——在这清幽环境中的所谓伊人是什么样儿呢?可以想的出,那一定是一个多愁善感、贤惠善良、美丽端庄少女。在这种清幽而又苍凉迷茫的环境里想着这样的人儿,情自然是缠绵悱恻,依依不舍;行自然是欲离还转,百转千回。这正是是王国维所说的“《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的“深致”所在吧!情与景的交融而又浑然一体,正是这首诗的“深致”和魅力所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