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边塞诗的全盛时代

  纵观历史,无论是先秦文学还是汉晋风骨,再到唐诗宋词,或是元曲小说,文学一定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思想的重要参照物,在这其中唐朝的唐诗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并且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四千多首诗歌将大唐的繁盛、衰落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在这四千多首唐诗中,边塞诗占了近一半的数量,所以想研究唐诗,边塞诗一定绕不过。

  边塞诗在唐朝进入发展的全盛时代,据《全唐书》记载,在唐朝边塞诗总量达到2000余首,在唐代以前数量都是有限的,有名的边塞诗人也寥寥无几,而唐朝无论从数量质量上都是中国历史上边塞诗最鼎盛的时代,涌现出大批优秀的诗人像是王昌龄,王维,岑参等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不破楼兰终不还”等经典诗句都是出自这个时期,不仅朗朗上口,其中承载着的文人骚客无穷的的功名意识和忧患意识也令人回味。

  令人疑惑的是印象中军旅生活大多是极为单调的,守边疆的军人有文采的也不多,为什么在唐朝,边塞诗会发展的如此繁荣?

  唐朝幅员辽阔,实际控制的领土达 1076 万平方公里,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和众多的国家接壤,边塞众多,为边塞诗提供了广袤的创作土壤。

  守边塞的卫队人数众多,又不断地对外征伐,且唐朝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扩大了军队数量,这一改变使大唐的文人们掀起了从军热,又因为唐朝历来尚武,投身兵营的人越来越多给边塞诗的繁荣奠定了人员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唐朝的文化氛围整体良好,文化发展达到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巅峰,而且名人众多,这些都是边塞诗能有如此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边塞诗中大概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怀揣报效祖国不畏艰苦的决心,想要为国家建立功名的情怀,这也符合唐朝人尚武的特点,文人以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拳拳爱国之心,武将不像文人那么有文采,文人入伍后就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所以在他们的诗中满满的都是功名意识。这种功名意识也存在于边疆戍边时那种誓死捍卫国家的尊严歌颂战死沙场的情怀,另一种就是还未到边疆满腹豪情急于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愿望。

  1.胡骑虽平陵,汉兵不顾身

  在初唐时期边疆不稳,常有外族袭扰,这个时候伟大的边防军就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羽翼未丰的的大唐。

  将士们忍受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那种孤寂,依然有不破楼兰终不悔的大无畏精神,正是有着这种精神的支撑,在艰苦的边塞依然心有理想,并坚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明知边疆生活苦,很有可能战死沙场,但是为了国家兴旺,依然选择牺牲小我,许身国家的豪情壮志激励着每一个戍边士兵,也鼓舞了后世想实现人生价值的那些或普通或高贵的人投笔从戎为国征战。

  2.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正因为有前人战死沙场誓卫祖国的这种精神的激励,尚未从军的人就会对功名有着急切地渴望,这其中也包括虽然身在战场,但是未能实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那一批人。唐代人才众多,在科举制度,征兵制度尚未完善的时候,很多仁人义士苦于报国无门。

  李贺曾说“请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像李贺这种将强烈的报国意愿表达在诗中体现向往边关的想法大有人在。还有一种就是虽然身在边关但将无大才,天子昏聩使得有些爱国志士满腹理想和才华无处施展,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希望朝廷能有一个像飞将李广那样的优秀将领带领自己驱除外辱。

  国破山河在

  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安史之乱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在外交、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不尽人意,和之前繁盛的大唐大不相同。

  战事频繁,环境的艰苦、自身的安危、国家的存亡、家人的温饱都成为边塞士兵心中的忧患和牵挂,这就引发众多的爱国诗人的爱国情怀,那种忧国忧民的意识在诗中集中体现。这就是边塞诗的第二种情怀,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看着破败的'山河,充满了对国家和自己的命运的忧患,构成了边塞诗中的忧患意识。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