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渐加剧。在报道内容确定之后,只有懂得独特形式的创造,才能提高媒体的竞争力。为了使电视新闻有更多出色的表现,可以合理地利用优势技术,增加竞争优势。对于单条的电视新闻,可以考虑利用特技和剪辑的方法;但是对于整档新闻节目或者是栏目,则要考虑到栏目与片头等编排工作,尤其是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之中加入非线性编辑技术,对于编辑电视新闻节目会有质的飞跃。非线性编辑技术的运用不会受到时空的局限,通过视频连线、直播以及双视窗等新技术,就可以将新闻传输到电视屏幕之上。[3]例如,北川7周年纪念大会的报道利用光纤、卫星以及微波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不同地方、同一时间新闻事件的同步直播。这里面主要包含了北川新县城灾后人们的生活情况、学生的上课以及纪念大会等多个直播点,构成了一张跨越区域的空间网络,通过立体的方式呈现了北川县震后7周年的新闻事件,从根本上将电视新闻线性编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最终满足了立体上把握新闻事件的需求。受众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新闻信息,就可以提高报道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在电视新闻编辑新技术应用中,就可以实现现场的新闻采访同后期的制作、编辑以及设计的结合,就能够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新闻信息。当然,在新闻现场,记者除开利用镜头记录之外,还需要一次性地展示和表现采访对象的内心情感、心理状态、情绪以及生理状况等各个方面。在卫星传输手段下,将采访录像传回演播室进行加工编辑,就可以得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思想。这并非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感受,而是新闻宣传最根本的需求。这还有利于增强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真实感,有利于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对于新闻事件,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者更拥有发言权。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在新闻画面之内,属于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因此可以针对观众感兴趣的话题来采访当事人或者是见证人,这样就可以让受众了解想要的信息。在采访现场,只有将观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可以增强其参与性,同时提高新闻宣传的效果。
三、结语
相比西方国家,国内的新闻采访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在未来的新闻报道采访中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媒体背景之下,想要推动新闻采访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新闻采访人员的新闻采访技巧,从而使其不断地提升自我创新意识,不断地发散思维,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最终创作出受众喜欢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胡明.探讨新闻类节目的采访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2(02):177-178.
[2]韩冰.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困境及出路分析[J].新闻传播,2014(16):146.
[3]党宏伟.试论新闻采访技巧的实际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189.
一、电视新闻采访的方法
(一)对专题性新闻的题材进行确定
专题性新闻节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方面,这种节目的民生性较强,可以被不同层次的观众所接纳,因此能够成为融合到人们生活当中的一档优秀节目。一个节目是不是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位是否准确,定位是否准确对新闻的采访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对现代化都市进行太多历史报道,与城市的定位以及发展不相符合,对新闻节目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确定好新闻报道题材,是进行新闻报道的前提,也是做好一则新闻的基础。在当前新闻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着手于专题性新闻的制作与宣传,比如制作时政、经济、文化、体育等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使观众在观看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选性。地方电视台在对专题性新闻题材进行选择时,不仅要对新闻的主题进行关注,更需要根据城市的特征以及当地居民的需求进行主题确定,不能盲目选择。因此,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调研,对新闻题材进行选择,需要找好城市的定位,也要找好被采访对象以及采访主题的定位,以免出现定位不准的问题,从而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比如重庆电视台每年制作的年度感动人物专题新闻报道中就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重庆电视台首先对报道的主题进行确定,这档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选定了一个基本的主题,即感动。该节目的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分组,分散到不同的基层地区寻找感动人物,对他们的事迹进行采访,最终组合制作成为一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要想对地方电视台的专题性新闻进行准确的定位,应该要学会舍得,即舍弃不适合节目发展的空间。专题性新闻的设计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而定,任何一档高质量的新闻都是紧跟时代的,与时代的发展特点相吻合,在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对于一些专题应该加强研究,选择一些可以涵盖多方面的新闻消息。在进行新闻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进行关注,也对城市建设进行关注,对旅游进行关注,对各种社会服务进行关注。这些节目在不同的时间段播出,使得人们可以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