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
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机构都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各部门间的工作要相互衔接、彼此理解、相互配合、彼此服务,而由于机构的膨胀,高校机关内部功能条块的分割以及越来越细的划分,使得各机关在具体行政运行过程中,虽然做到了各司其职,但各自又只是完成了其中一小部分,这种片面追求管理的高效率使行政管理人员目光日益集中到本部门利益上来,从而重事不重人,忽略了对学校整体利益的全盘考虑。
1.3 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院校面临的形势、任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使以往的习惯做法、工作经验和程序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又由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观念陈旧,由此形成了工作人员办事因循守旧,人浮于事,不钻研业务,不能打破条条框框、冲破禁区,不能广泛而熟练地应用最新技术成果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管理手段落后,对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缺乏应有的准备及驾驭全局的能力,与新形势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
这些情况的存在使管理者无法为学校领导当好参谋、当好助手,制约着行政管理部门指挥、组织、协调功能的发挥,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1.4 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
大学被视为事业单位,在管理上主要是沿袭行政管理体制,远远偏离了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师治校等基本精神,大学不是或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政府行政体系在大学系统内的延伸。
2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探索
2.1 转变行政管理的观念。
更新行政管理的观念是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新的观念或观念体系的建立应当立足于高校,面向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新时期,行政管理者应当树立如下几种观念,以创新行政管理工作,使其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2.1.1 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
高校投融资体制的转变,社会化办学的冲击,高等教育产业的日渐深入发展,都迫切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以经营学校的理念来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壮大自己的办学实力。
2.1.2 树立重岗位,轻职位的观念。
在环境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行政管理者应切实转变本身的权力价值观,不能以仅有的内部管理权力去实施简单的内部管理,以展现自身权力的威性,所有行政管理者应是职位与岗位相称,而不是岗位与职位一致。
2.1.3 树立重智力,淡化资历的观念。
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论资排辈”的资历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资历老就经验丰富,往往单凭过去的经验来管理和指导工作。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实现从单纯经验型向科学、创新型的转变,要淡化资历观念,敢于突破陈规,不断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
2.1.4 树立质量效益的观念。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需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据此下达任务和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同时行政管理者应以效益求发展,以实干求进步,个人权益的获得应以其对行政管理效益的贡献为标准,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益。
2.1.5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积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树立浓厚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服务于领导,服务于广大的师生,更是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社会。只有这样,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才会在现实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2 实行开放管理。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管理采用的是借鉴前苏联做法形成的校、系、教研室的封闭性管理模式,它具有复杂的科层结构,行政级别和“官本位”在管理过程中居主导地位的特点;学校办学主要依附于政府部门,内部各系统之间封闭、缺乏协作与理解、分工过于明确。
2.3 实行特色管理。
高校管理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是人们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和长期的高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管理思想、管理技能及管理作风的稳定性表现,是高校自身优势的体现和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标志,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办学的效益。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高校管理也应是多类型、多特色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才能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