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 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句中“好”应移到“方法”的前面,改成“大量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法。”就顺多了。
4. 非类并列:把几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词或或词组并列起来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往往会使整句的意思含混。
例 : 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吸烟和遗传,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
句中并列的第一“亚硝胺”是化学物质,第二“吸烟”是个行为过程,第三“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这三种并列起来作为句子的主语,共同使用谓语“成为”, 无论从语法上还是语意上都是不严谨的,必须重新调整句子结构: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5. 主语偷换:一个句子由多个分句陈述同一事物,而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
6. 词性误用:不同类的词在句子中有不同的用法。在行文时,如将甲类词误用为乙类词,称词性误用。
7. 指代不明:运用代词指代什么必须明确,否则易使人产生误解。
8. 语序混乱及其他:各民族语言不同,语序也不同。
(二) 常见的修辞问题
1. 不合逻辑:所谓逻辑,就是说在道理上一定要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或主观颠倒,因果无据、时间先后不明等。
2. 费解:话说的不明白,让人猜测。
3. 层次不清:科技论文中长句较多,或讲叙的方面较多,行文时如不细加推敲,往往层次不清。
例 1 患者有高热、呕吐、腹泻及持续性上腹痛。体温波动在 38.5~39 ℃之间,无寒战。轻度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每日 3~4 次,呈糊状,无脓血。自术尿量比往是减少,但无尿急、尿痛。
4. 累赘:所谓累赘,多是由于语言堆砌,或前后内容重复,篇幅用了不少,所谈内容却不多。这些比较 容易理解,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常用而又容易用错的几个介词
1.“的”、“地”、“得”、“所”:它们同属于助词,置于词或词组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在具体用法上则有所不同。
“的”一词用在名词或介词之后,表示领属关系,如“心脏的”、“神经的”。也可用在形容词之后而紧接出现的又是名词时,如“大面积的创伤”、“快速的节律”。“的”字还以附在实词或词组之后,组成“的”结构,如“刚入院的”、“受到照顾的”。“的”字结构具有名词的语法作用,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如“其后紧接着出现的 U 波”、“他是刚入院的”。
“地”一般用于形词之后,修饰动词,如“仔细地观察”、“迅速地出现“。
“得”用于形容词和动词之后,修饰副词或形容词,表示他后面的成分有补充说明作用,如“复述得好”、“强壮得很”。
“所”一般用于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结构,如“所见”、“所述”。这种名词性结构加上助词“的”,可作定语,如“所见的现象”、“所述的问题”。
2. “和”、“与”、“及”、“以及”:它们同属于连词,用来连接词或词组,但“和”、“与”、“及”不能用来连接分句或句子,而“以及”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句子和短语。
“和”是现代口语中的连词,在论文中也常用。用和连接的成分必须同类词或词组。如果前面是个动词,后面是个名词,或前面是个主谓短语,后面是个句子,都有不能用“和”来连接。如“这例恢复快是由于医生精心治疗和体质强壮”,用“和”来连接就不妥,应分开来叙述。
“与”是从文言中继承过来的,现代用法同“和”大体相同,惟在论文的标题或书名用“与”比用“和”多,可能它原来是文言字,因而显得庄重些的缘故。
“及”也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的,它跟“和”、“与”稍有不同的地方,是含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在它之前或之后出现的词或词组在意义上有先后轻重之分,不能随意倒过来,如“代表们来自北京、上海及其他的大中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则不宜用“和”、“与”来代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