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毕业论文
发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让公允价值面临着严重的考验,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很多人把矛头指向“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在国际上面临着尴尬的处境。那么,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改进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是当今理论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表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则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中,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以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其较之历史本钱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从目前的理论界来看,对公允价值本质的熟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单独的属性或是历史本钱、现行本钱、现行市价、现值等属性的组合属性。比如,葛家澍、徐跃(2006)以为:公允价值是与市场价格、历史本钱及现行本钱有所区别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常勋(2004)指出,公允价值尽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嵌进”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王建成、胡振国(2007)以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在“现行市价”和“现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复合”性质的计量属性,基于“时态观”是其明显特征之一,其计量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市场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宋京津(2008)以为,公允价值是其他计量属性(历史本钱、重置本钱、变现价值、现值等)在“真实与公允”观上的体现,假如说其他计量属性是种静态的计量(现在发生、现在重置、现在处置或未来折现),那么公允价值就是一种动态的计量。另一种观点以为,公允价值本身是一个检验标准,它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只是一种估计值。比如,李明辉(2001)指出,公允价值是价值计量,而不是本钱计量,该金额是双方都愿接受的公允交易的价格,并且交易应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应尽可能地小。卢永华、杨晓军(2000)以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可见,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同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力图表明,它是一种公平交易的价格,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交易的判定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人对待同样的交易,也可能因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持有不同的观点。
二、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综述
目前,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熟悉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人们错误地使用了公允价值
持该种观点的人以为:受困于美国不断恶化的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其目的是试图转移重点,真正的.根本因素是机构内部错误的经营决策、规避会计准则的行为和市场缺乏监管、规范。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以为:公允价值是计量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最具透明性的方法。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和表露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当前市场情况和远期分析的信息,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引起任何损失,而是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处境,为投资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对全球市场承受当前的混乱局面并防止未来的泡沫和相关的经济紊乱至关重要,对会计计量方法横加指责的方式无益于重建投资者的信心,只有公允价值得到广泛应用,投资者才能正确评估和计量风险。再如,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说:“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捉,但次贷危机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性,一旦透明,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之所在。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题目。而改变会计准则,比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