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易晓,胡世文.《鬼谷子》阴阳思想本质内涵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72-116.
[3]傅贞亮.黄帝内经对阴阳学说发展的贡献[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1-4.
[4]杨介甫.反物质的物理基础和微观特性[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24(2):33-36.
[5]杨介甫,陈瑞凯,唐立军,等.物质世界与反物质世界[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2(4):36-42.
[6]白艳玲.因果报应思想与中国古代小说的道德教化主题[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2):26-27.
[7]康蒲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韦卓民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张晓娟,郑维民.物理学中的因果论[J].技术物理教学,2013,21(3):9-11.
[9]陈国达.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自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16(1):1-71.
[10]董振楠.浅议周易循环论思想[J].华章,2011,(32):5.
[11]张彬,曹晓岚,李晓光.阴阳学说之哲学思想源流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