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没落贵族形象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诗经》中的没落贵族形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广泛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五百多年来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记录了大量先秦时期的风土民情。其中,没落贵族形象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历史背景出发,对《诗经》中几首没落贵族诗歌中的形象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诗经》;没落贵族;形象
一、引言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大量先秦时期的风土民情,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P3)而在很多篇章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没落贵族的身影。由于处在历史的节点,春秋战国之际产生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商业金钱浪潮的冲击,科技的发展,士阶层的崛起等社会动态,周朝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贵族社会地位下降,含着金汤匙的他们不再享有先前的财富与特权。春秋中后期以降,士人阶层兴起,农民成为读书人而稍有“上升”,相对人数不多的没落贵族和所谓贵族阶级最低级成员被动“下降”。因此,没落贵族是《诗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
二、没落贵族产生背景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贵族,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虽然当时处于氏族部落社会时期,但是这些贵族从组织上来说不仅有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各个部落亦有独立的部落首领。这些首领可能就是中国贵族阶层的最初形态。
从夏朝开始,中国的贵族形态发生巨变。由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贵族阶层分裂成为两个等级。共主被单一的部落或家族所垄断,形成之后的“王”,世袭制度导致血缘关系成为贵族交接承袭的必要条件,排除了血缘之外的一切人。从西周开始,不同等级贵族之间的差异更明显。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腐朽的奴隶制已经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奴隶主贵族更是因为其对奴隶和平民的剥削压迫,而成为阻碍历史的反动势力。因此,出现了被压迫的奴隶、工匠以至国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激烈斗争。
三、《诗经》中的没落贵族
由于没落贵族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诗歌也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比如《王风兔爰》、《魏风园有桃》、《秦风权舆》、《陈风衡门》、《桧风隰有苌楚》、《曹风候人》等等,这些诗篇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没落贵族形象。在《诗经》中,他们或高声哀叹,或愤世不平,或羡慕他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没落贵族虽然大多都有着悲观厌世等共同特征,但是其鲜明的个性形象还是有所差别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怀念过去,消极厌世
现实的不如意,不禁令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在《王风兔爰》中,有这样一位没落贵族,他嫉妒厌恶现实世界,希望“尚寐无”,“尚寐无觉”,“尚寐无聪”,恨不得把眼、耳、口等器官都闭上,达到彻底的与世隔绝。这个没落贵族留恋西周宣王时代所谓的盛世,那时候虽有天灾,但无人祸,贵族的地位和利益尚未动摇。而东迁以后,有些贵族失去了土地和人民,阶级地位起了变化,甚至还要服役。崔述在《读风偶识》中指出:“其人当生于宣王之末年,王室未骚,是以谓之‘无为’。继而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迁,家室飘荡,是以谓之‘逢此百罹’。”经历这样一个天翻地覆转化时期,现实的落差使他产生了巨大的厌恶心理。他先以狡兔与野鸡这两种意象起兴,羡慕狡兔自由而没有生活压力,但是自己现在却如野鸡一样,迫于生计,不仅饱受战乱之苦,而且还要服劳役,晦气百般。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讲,除非死亡,他的“尚寐无”,“尚寐无觉”,“尚寐无聪”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谈诗时曾指出:“一般说来,写不可能发生的事,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辩护:‘为了诗的效果’,或是对改进现实的一次尝试’,或‘是可接受的传统’。就诗的效果而论,一件不可能发生但具有可信性的事情,要比一件可能发生但不具有可信性的事情更好。”这位贵族正是以这样一个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失望与厌倦,无疑是最强有力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