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特点是实践性、工程应用性强,因为不同的废水水质达到处理要求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处理工艺不同;即便相同的废水水质,如果污水量不同,所采用的处理工艺也不同;一个废水处理工程,即废水水质、水量数据相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工程流体力学参数的选择是确定不同废水处理技术、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工程实例为背景,通过开放性的实践性实验正确选择工程流体力学参数,并通过实验研究对参数的选择、废水处理效果等进行科学验证。通过工程实例和实践性教学改革,使学生既对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又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优化师资配置
师资队伍优化,一靠资源,二靠制度,师资队伍优化也是一个相对的渐进过程,优化的标准和措施与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及其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学科特色有关。环境工程专业特点要求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质量可靠。“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本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两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这就对师资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工程训练,要求讲授“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两门课程的教师对两个学科均有一定的研究,或者承担一定量研究科研工作,洞悉当前“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发展的最新前沿理论和技术;其次,在师资配置方面,要求讲授“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有一定的研究或承担相关科研项目,讲授“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师对“工程流体力学”有扎实的理论研究或承担相关的科研项目;第三,建立教师研讨会制度,讲授“工程流体力学”的和讲授“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避免两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出现彼此分裂现象。如果在师资配置中,讲授“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师毕业于力学专业,即使讲授“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师对力学有很高的造诣,对该门课程的讲授有声有色,但如果该教师对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或实践工程知之甚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不能够将“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来说,这样的师资配置,必定不是最优化的师资配置。
四、改革考核方式
教育离不开考试,考试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式,更能体现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反映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工程流体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并结合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该门课的最终成绩,这种考试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趋于定向化,体现不出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等水平发挥,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对现行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在考核方式上,改变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方式,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与督导,将多阶段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这种考试方式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既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综合能力。在考核形式上,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不仅要实行闭卷考试,而且要提倡开卷考试,或以课程论文、设计等形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因材施考,以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为主要题型。在考试内容上,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试题中加以体现,如在“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考试中出一些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综合性试题。 论流体力学在选矿中的应用 篇4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一个以“问题为基础、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CDIO能力培养”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工程学院在2000年共同发起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一体的工程教育模式,是基于知识整体化、结构化和体系化而提出的0。2006年,中国的汕头大学率先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39所高校的机械类、电气类、化工类和土木类等专业纷纷开展CDIO试点工作。2016年1月,汕头大学主办的“全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开幕,国内130多所高校的500余专家和教师参与了会议,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CDIO,推进创业创新教育、工程认证和卓越计划实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