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刀美兰开启了女子表演孔雀舞的篇章,那么杨丽萍就是续写这个篇章的另一人。杨丽萍,一只从傣族文化中飞出的“白孔雀”,将人性的本源融入到艺术的生命价值当中,使艺术之美再一次升华[5]。一条白色长裙,一段醉人心弦的小提琴曲以及一台美轮美奂的灯光天幕,这种绝妙的组合与杨丽萍柔软细腻的肢体和妩媚妖娆的动作相结合,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视觉画卷。杨丽萍一段《雀之灵》犹如一个蓝色的梦境,一个无限纯净的世界,在那个神秘的境地,生命之河在流淌,洗涤和净化我们的心灵。她的美,满足了人们对美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认识。
傣族的孔雀舞审美特征以别具一格的舞蹈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能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振奋和鼓舞,能够激发人的进取心,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修养,端正人的心理品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感悟。
3、结语
傣族舞蹈的美带给了人们无限的神秘与向往,孔雀舞的美带给了人追求艺术热爱生活的力量。因为对美的追求,傣家人创造出了孔雀舞,因为傣族孔雀舞的美,人们一次次改变了审美的价值观。现在的孔雀舞是艺术创造与舞台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使得傣族的民间文化拥有了真正的时代审美合力以及普遍的社会意义和跨越时空的文化价值。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不断改变,因而包括傣族舞蹈在内的我国民间舞蹈文化受到了各种电视节目,电影,游戏等娱乐方式的冲击。我们不敢保证已有的傣族舞蹈形式还能否打动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同时,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使得傣族舞蹈等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的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孔雀舞,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它现在的辉煌,而是要保护和传承傣族舞蹈,在保证传统傣族舞蹈艺术形式血脉不断的情况下,融入新的元素进行适当的创新,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审美的新鲜性[6]。在新的审美标准下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同时在新的艺术形式下感悟更新的审美标准,以此循环,艺术才会发展,艺术之美才会进步。
傣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一)傣族舞蹈基本体态
(1)“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
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
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
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
(2)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
(3)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4)傣族舞蹈在动作过程中,“三道弯”分为“静态三道弯”和“动态三道弯”,
“静态三道弯”那是一种人体s状的曲线姿态,称为“体态三道弯”。它是舞者在静态中保持s状曲线造型,运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胯部的左右三道弯展现女性的曲线美。
“动态三道弯”是通过动作的连续过程形成的s状曲线动态,称为“动律三道弯”。它是在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的舞蹈动律基础上,运用人体其他不同部位,如头、手、肘、肩、腰、胯、膝等的每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有多种曲线交织运行,形成千姿百态的s形。
(二)傣族舞蹈基本手型、脚型与手位
基本手型: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叶型(模仿椰子树的叶子)
基本脚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弯的勾绷脚;
基本手位:一位展翅、二位抱翅、三位双合翅、四位合抱翅、五位顺展翅、六位侧展翅、七位展翅、高展翅
(三)傣族舞蹈的律动
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前后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