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探析中国近代南方侨乡建筑的文化特征

时间: 2023-11-23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探析中国近代南方侨乡建筑的文化特征

 

  2、中国近代南方侨乡的时代变革性特征

  中围近代南方侨乡建筑不同于当地传统建筑文化,具有时代变革性特点。华侨在近代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追求革新。他们往往敢于打破传统的建筑理念,尝试新的建筑样式,这在清末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封建王权的统治下,因循守旧和崇尚权威,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有人在建筑活动中提出过分的革新要求,将被认为是对权威统治的威胁,会得到惩罚。而在中国近代南方侨乡,华侨们却是要通过建筑活动来表达新时代的精神,变革的喜悦。在革新精神的下,华侨在建设过程中,从制度上逐渐摆脱原有的传统礼制或规则的束缚,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建筑活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发挥创造。清末以前的传统建筑由于受到中原文化和地方习俗的影响,建筑的布局经常依照一定的传统礼制格局来进行,但是在近代,这种规则被打破,华侨们认为过分按照礼制规则是保守过时的表现一,建筑布局中经常出现按照人们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布局的现象。如,位于闽南侨乡的厦门嘉庚校园建筑,就打破了传统的私塾建筑的礼制营建制度,不再都是采用合院式的营建方式,而是根据新的校园功能需要进行布局,建筑呈一字形的布局,为的是更好地组织教室之间的联系。

  华侨在近代侨乡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外来的物质文化。他们采用了外来技术、、引入了外来的空间形式。如,广东五邑开平侨乡的碉楼,在近代以前采用的是砖木结构技术,近代却引入了当时在国际上十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技术,这种技术运用于碉楼的粱柱、楼板等地方,使得开平碉楼的建筑造型相比传统碉楼显得更加灵活,碉楼也越盖越高。开平的瑞石楼能够达到9层高度,便是和新技术的出现分不开。

  除了引入新技术外,新颖的建筑空间在近代南方侨乡建筑中大量出现。如,广东开平侨乡的传统碉楼基于防御性的需要,建筑空间对外几乎封闭,门窗洞口很小,外墙厚实;(如图l所示)但是到了近代却大量出现了对外开敞的空间形式,在许多近代碉楼的高处有开敞式的外廊空间,据在开平侨乡的现存碉楼中有1073座碉楼有外廊,如图2所示。这种外廊式空间形式的出现源于华侨在国外居住地的建筑样式的影响。近代西方殖民者来到亚洲和美洲殖民地后结合当地气候产生了殖民外廊式建筑,这种殖民外廊式建筑在风格上具有欧洲本土风格和殖民地传统风格的混合。随着华侨回国,它被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新空间形式被带进开平侨乡,对传统建筑的空间形式体系实现了变革性的改变。

  3、中国近代南方侨乡的地域性特色

  中国近代南方侨乡建筑表现出对当地文脉的传承,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色。从意识上看,华侨们在建筑活动过程中,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情节。虽然,华侨在营建建筑的过程中的革新意识很强,但是在精神上却无法摆脱对故乡的依恋,甚至内心里具有弘扬故乡传统建筑的强烈动力。华侨们到国外后,虽然通过辛勤劳动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始终不能完全融人国外的文化中有时还会受到排挤,如,广东五邑华侨在美国旧金山就曾受到当地人的压迫,当地人还出台限制华人入境的政策。因此,虽然华侨们认为当时国外侨居地的文化优于故乡,但是内心却希望祖国和故乡能够强大起来。他们在回到故乡从事建筑的建设活动的时候,这种弘扬乡土建筑文化的意识得到了释放。

  中国南方侨乡近代以前的传统建筑受到古南越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域外文化的影响,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营建制度,其中包括礼制和风水。这些传统营建制度虽然在近代受到外来制度文化的影响,但是却没有被完全动摇,华侨们在近代建筑营造过程中经常主动或者被动地遵循传统营建制度。如,闽南侨乡的近代民居建设中,华侨们常常要依据一定的风水规则、要求来进行建筑的布局。尊重当地自然风水并依照自然规则营造建筑的做法,被认为能够得到幸福和财富;而中轴组织、左右对称、等级配置等礼制规则的应用则被认为可以延续家族秩序,壮大宗族文化。几乎在每一座闽南近代民居中都能发现传统建筑制度文化的延续,甚至一些西式的建筑规则也常被纳入传统营建制度中,实现中西建筑营建制度的合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