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遗传信息传递模块开展专题讲座活动
以中心法则为主线,针对DNA、蛋白质、基因信息的调控、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开展“基因工程、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专题讲座。讲座时间约1小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积极讨论,师生交流互动,拓展知识面。
2.5学习成果展示汇报
生物化学三大教学模块涉及不同知识领域、研究方法。可在适当的时间开展学习成果展示汇报活动,活动方式包括知识竞赛、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演讲比赛、小论文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项目完成情况,展示作品成果,反映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掌握的技能。
3教学效果评价模式
3.1问卷调查
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使教师和学生能力同步提高,教师能力提高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生能力提高体现在协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的协调发展。
3.2量化考核
课程考核不再采用单一的试卷成绩,而是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占30%,包括知识竞赛成绩、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实验成绩(含基本操作技能考核)、课外网上学习测试评分等;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客观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观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新的考核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4结论
针对不同知识模块选用不同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连续两年同一专业同一层次学生综合评价成绩优良率从8%提高到16%,不及格率从11%下降到8%。针对代谢性疾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对糖代谢、脂代谢等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夯实了基础。另外,通过参观定点社区卫生院,学生对今后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向、工作条件、工作待遇都有了明确认识,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在活动中分工合作,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小组成员间通过有效沟通,思想不断碰撞,创造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当前北京市农村医药人才教育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着眼点,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将改革思路和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育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刚,马文丽.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2]罗世英,周乐,吕小华,等.基于网络平台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3):64-66.
[3]蒋传命.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8):35-36.
[4]韩飞舟.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