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群体生活环境的变化,就会使得消费需求出现新的导向,从而引发出对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生产,来自于新的观念、知识、设备、材料。对其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否定,调整位置来适应不断的变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形态也进行着自身的新陈代榭。
人类在循环往复的消费过程中,由于人(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的变化,使工业生产的格局得以调整,社会经济形态的原有模式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自然与社会诸多综合现象发生新的变化。综合现象的全面变化,又会对人(消费者)在适应环境和适应自己需求的过程中,对消费内容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演变的过程中发展。
做为特殊促销手段的产品包装,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自身原有的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如:130年前,在西方的商店里出售的商品,都没有包装。工业革命后,商标性的包装出现,但形式非常简单。1920年以后,小包装的产品出现。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知道它什么商品,但当时只是采用石印技术。几十年以后,超级市场的出现,产品丰富的同时,包装制作与设计也趋现代化。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包装制作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创作因素,证明其制作设计过程不是某一人、某一产品来完成的,而是社会经济形态,人类思维意识的综合体现。产品包装的设计者作为社会形态中的一个基因,或多或少的会体现出大众与社会的意识形态,可能在表现过程中有自身特性的语言,也要基于社会前题下的个性变化。
产品包装做为社会经济环境中的自然产特,其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是运用综合的科学技术,创造出人们在生活工作当中所需要的客观实体。使人(消费者)与包装、包装与产品、产品与市场、市场与经济、经济与社会组成大的社会形态。其设计的目的应是达到它们相互之间的协调,在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中,牵动社会前进的步伐。充分个性化的创作过程,忽略产品的社会属性,单纯的艺术化表现,排斥人与社会的存在因素,其结果同样不会被受众所认可。
三、设计不单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
“包装从生产商到消费者之间都必须有最佳的视觉传递能力,包装必须能回答所有消费者愿意提出的信息要求和内容。包装是信息传达的工具,用最佳的信息传达这种方法会有效的影响包装的功能。设计不是单纯的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引:瑞士包装、商标设计专家伏尔凯斯来华讲学内容)
包装是在产品的前提延伸出的附加物,产品消失,就不可能有包装形式的存在。包装的目的在于生产、营销、消费等过程中能够完好的保护其产品,以及方便使用和贮存的需求。随着产品类别的丰富,消费观念的更新变化,消费过程中参与者对比值的增多,这样,包装才不断强调其独特的视觉传递能力。向消费者提供出的特性和消费者所感兴趣的视觉内容,从面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包装做为产品与消费之间的客观媒体,消费者对符合自己心态的装演形式产品好感的同时,便会引伸出对产品的信赖。基于这样一个消费心理的过程,使得包装的制作设计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环节。
消费需求心理中的好感出现,在于包装上特殊的视觉表现形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技法的运用,它的形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但包装的任何设计活动,做为社会形态的综合体现,其创作过程明显区别于一般的艺术创作过程如:油画、雕塑、书法等。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个性基本能够充分体现的活动方式,没有过多的因素制约,可以较全面的体现出作者的心理感受。而包装设计创造过程中,虽然最终要用艺术化视觉语言进行表达,完成时的结果(艺术视觉语言),还要附合上述的制约。但首先要考虑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如:产品特性、消费观念、社会效益等等。仅此而言,其创作是一种理性多于感性的思维过程。如若设计过程中排斥制约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必定会被淘汰。纯艺术化的包装在不具备产品等制约特性后,不会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欣赏艺术品的环境不应在购物场所,美好的艺术手段只是包装表现中需要参考的众多学科中的一个类别。但这种侍殊的类别,需要在它的表现形式上转化出学科的存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