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阅读桌椅的摆放方向。阅览桌椅与采光窗成90°,避免读者的朝向正对着采光窗口产生眩光。
(4)南向及东向双层中空采光窗。这样的采光窗既能保证采光,又能保证夏季隔热与冬季的保温。
(5)采光窗结构的内表面和周围的内墙面及地面装饰,大部分采用浅色饰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览环境的亮度。
当然,我校图书馆在自然采光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1)我校区因朝向问题,大厅内西墙拔高虽有效规避了西晒,但高开窗及中厅高大的藏书架不可避免地导致室内空气的不流通,夏季容易闷热。
(2)阅览空间仅仅采用被动式自然采光,夏季的遮阳方式只有窗帘,如此一来,夏季摄入的光线虽然减少,但其亮度不可避免的降低。同时,夏季拉上窗帘就减少了室内的通风,严重影响室内的阅读环境。
(3)我校图书馆为了出于造型、采光等多方面考虑,将南墙、西墙设置为有色玻璃幕墙,有色玻璃确实能够阻挡部分光线的高强度摄入,但是摄入的绿色光线却极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下,我校图书馆因自然采光带来的不足就需要人工照明进行辅助,同时因兼顾采光质量所带来的室温问题需要大功率空调调节,这都不利于能源的节能减排。
总体来讲,我校区图书馆结合建筑朝向及功能划分选择综合的采光方式,比较好地兼顾了室内采光质量,比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使用感受。
2、图书馆的使用功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师生课程教学的支持和补充,因此图书馆中的各类学习或非学习活动,均与教学存在联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强调开放式、协同式、无缝式学习,提倡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与阅览相结合的模式,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要求图书馆的设计跳脱出单一阅览空间的枷锁。图书馆传统的阅览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休息空间等空间界限被消解,各功能场所没有了明确的边界,最重要的部分――阅览空间也不再单纯按空间划分,整个图书馆都成为广泛意义上的阅览学习场所,阅览、交流行为无处不在。
结合美国人Demas在《大学图书馆的变化》一文中提出的关于美国大学生在图书馆中的行为,将当代大学生的图书馆行为总结如下。
2.1在安静的氛围中阅读
图书馆拥有让人安静学习的独特氛围,读者们通常十分享受“独自”在这个“看与被看”的公众场所学习的感觉,有时甚至连其他读者使用电脑的声音都比较厌烦。
2.2个性化的学习
读者学习行为既有个人的一面也有社会化的一面,图书馆扮演着仅次于教室的角色。不同于教室、办公室、寝室等嘈杂的地方,图书馆是一个舒适的可以适合各种学术活动的地方,可以让人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2.3非图书馆行为
阅读、学习、研究是大学图书馆传统的活动,其他与图书馆的功能和角色不太相符的行为,常常不被讨论和提及,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表现。事实上,这些行为在学生读者群体中更为普遍。
会面和社交行为:许多学生愿意花时间在图书馆享受社会交往的氛围。
饮食体闲:学习行为的间隙需要咖啡、水甚至食品来支持和补充;因此,图书馆有必要改变管理模式,适应这种人性化需求。
其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如“世界读书日”,看展览等。
当然,读者在图书馆发生的各种行为仍然以阅览学习为核心,这个核心贯穿于其他活动之中,最终表现出与各种相关行为融为一体的多样化阅览活动。因此,图书馆在空间布局设计上就要打破传统固定空间的模式,在方便读者多样化阅览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我校图书馆占据图书馆大楼二、三、四层,二楼、三楼为图书阅览区,四楼为期刊阅览区,各个分区融传统的“藏、借、阅”功能于一体,充分考虑读者的多样化阅览行为,将内部空间进行了契合建筑造型及复合型功能的设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校图书阅览区结合建筑造型及采光要求内藏外阅,又将藏书、阅览、学习、交流、休闲等区域有机融合,既方便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览行为,又高质量地保证了读者的阅览学习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