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研究论文
摘要:在经济信息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策略既是对经济信息内容的“包装”,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传播干扰和传播障碍。传播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传播技巧,将经济信息巧妙、灵活地传播到经济信息的接受者,使其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实现良好的经济信息传播效果。
关键词:传播效果;新闻;影响
一、经济新闻报道的特点
相对的独立性。经济新闻报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单独服务于经济报道内容,使经济传播内容得到一定的修饰,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受众。因此也就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并可以单独地予以分析和研究。经济新闻报道的这种独立性决定了一旦某种传播技巧形成以后,这种传播技巧就可以在经济新闻报道活动中反复使用。
使用的稳定性。经济新闻报道具有使用的稳定性,亦即它可以被反复使用。然而,这种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拒绝一切有益的变革和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传播者在设置传播策略时应该永远重复使用同一种传播技巧,不求创新,不思变革。
丰富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事物前进的根本,没有创造性,事物就变得呆板、毫无生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略也要具有丰富的创造性。传播者不仅要熟练使用传统的传播技巧,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一定水准的新的传播技巧。但是,对经济新闻报道的创造性追求,不能违背经济信息传播规律和经济常识。同时还要顺应经济信息受传者已形成的接受习惯和思维定式,不可盲目求新、求变。
二、创新报道视角
(一)用开放的眼光审视经济现象
当前的经济报道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事论事,落入一事一报、一事一议的窠臼,再加上经济题材本身专业性较强,画面表现力差,使得经济报道并不能充分吸引受众的眼球。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树立开放视角,将看似零星、分散的经济事件加以整合、归纳,高屋建瓴,力求从宏观上,从多层次的经济联系中总结出具有显性价值、普遍意义的经济事实、经济现象。
(二)从公众角度开展经济报道
过去的经济报道过于强调政治性,读者对象仅仅局限在各级党政干部和经济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偏重对经济工作的指导作用,宣传味较浓。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社会公众对经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媒体转变观念,将经济报道的读者群从上层人士扩展到普通民众,从社会大众的角度解读经济现象,提供实用的经济信息和经济服务
(三)经济现象的非经济视角和非经济现象的经济视角
具体来说,就是在报道经济现象时避免就事论事,单纯从经济角度去报道,而是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甚至从哲学角度来把握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把纷繁复杂的经济问题置于社會文化背景上加以考察,将抽象的经济现象具象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而在报道非经济现象时,从经济的角度加以透视和剖析,则会使报道鞭辟入里,新颖独特,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例如,《经济观察报》在报道涉及版权问题的百度侵权事件时,从商业合作和商业运行模式的角度切入,分析了百度侵权门背后的经济运行机制,另辟蹊径,视角独特,发人深思。
三、保持经济新闻报道的接近性
(一)立足于人们的身边事,以平民视角进行报道
如今,百姓对财经信息的需求量不可谓不大,但是真正能满足受众这种信息需求的财经报道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还是不少经济新闻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距离太远,大多是经济政策的机械传达,或者是经济现象的简单罗列,使受众感到枯燥乏味,信息量不大。只有将目光放到百姓真正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从人们的身边事说起,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信息,才能满足受众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增强经济新闻的影响力。
(二)体现人文关怀,增强经济新闻的服务性
经济报道对受众有多大的意义,能否引起他们的兴趣,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这则经济报道提供的信息对他们的生活是否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能否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当前的经济现状以做出某些经济决策。因此,记者在写作经济新闻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进而从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去写新闻,把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商品价格的变化等受众关注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从而真正发挥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题为“双汇门考验基金如何科学评估净值”的报道,从双汇添加瘦肉精一事说起,用通俗的语言分析了这一事件对基金估值的影响,从而帮助读者正确地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