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这时助手需要继续固定好患儿的头部及躯体,避免患儿躁动致留置针滑脱。
第三步:妥善固定
1.酒精棉片再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取大小合适的无菌棉球垫在隔离塞下面(视进针部位而定)。
2.取无菌薄膜敷贴固定留置针。
3.纸胶加强固定。将留置针延长管呈「S」型或盘旋固定于恰当的位置。特别注意接输液管头皮针端旋向头顶。头皮针绕圈范围适宜,过大容易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固定时要求牢固且美观。
提醒: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出汗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长胶布围头固定。固定妥当后还要指导家长将患儿的一手夹在家长腋窝下,并将患儿的穿刺部位朝外,家长抓住患儿的另一只手,呈「喂奶」姿势。
操作实践要点
一、留置部位选择
1.2016 版 INS 标准对于儿童患者穿刺部位的选择:推荐选用最可能在规定的全程治疗中都保留的静脉位置,考虑手部、前臂以及腋窝以下的上臂部位的静脉,避免失败率较高的肘前区域;对于婴幼儿还可考虑头皮的静脉,如果尚未学会走路,也可用脚部的静脉。
二、头皮静脉选择
正中静脉: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易固定,暴露较明显。
额浅静脉:额浅静脉具有不滑动,容易固定,暴露明显。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但静脉较细,穿刺难度大。
颞浅静脉:颞浅静脉在颞筋膜的表面、颧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静脉粗,但皮下组织疏松,较难掌握。
耳后静脉: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静脉较粗,略弯曲,但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加之患儿多动,不易护理。
三、血管评估技巧
一摸: 有些血管在头发里,可摸到浅沟,是被压瘪的静脉,剃去头发后显现。
二看: 对于头皮静脉而言,宁可选择细而直的血管,尽量不选择虽粗但静脉分支较多的血管,因为小儿头部在穿刺时较难固定,分叉较多的静脉在进针过程中容易刺破血管,导致失败。
三观察: 头皮静脉在皮肤表面若隐若现,可用拇指或棉签进行局部推压,在局部皮肤苍白的同时进行观察,容易找到隐匿的静脉,观察其走向。
提醒:静脉呈微蓝色,易被压瘪,回血暗红色;动脉有搏动,不易压瘪,回血鲜红色,挤压时局部呈树枝分布状苍白,回血且不回流。
四、穿刺前的准备
1.操作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自信的心情,集中精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有些家长对护士期望值过高,有时言语不当等会影响操作者的情绪,容易导致紧张及注意力不集中。
2.操作前应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有些家长心疼小儿,导致头部固定不佳,小儿不配合,头部摇摆不定难以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穿刺失败。
3.注意房间光线的强弱、明亮度及照射度,以免影响穿刺成功。
4.选择易于首次穿刺成功的血管,对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儿应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的选择穿刺。
5.避免盲目下针,掌握好最佳的穿刺时机。小儿刚开始啼哭的时候,找准血管迅速进行穿刺,因为患儿啼哭时头皮血管相对充盈显露,穿刺成功率也高。如果找血管时间过长,小儿啼哭后皮肤会变得潮红,掩盖了头皮血管的正常走向,增加穿刺的难度。
五、加强巡视
输液期间还需加强巡视,定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或皮肤变白、变紫、出现水疱或有明显坏死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要督促家长保持正确的托抱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