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哲学毕业论文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荒野对于所有的生命都“一视同仁”,我们必须和其他物种寻求共同生存的方法。当更高级的生命形式进化出来时,较低级的生命形式并非就不存在了。很多低等生物留下来了,而且是生态网中很基本的成员。没有我们人类的文化,它们仍能运行;但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生存,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赖以为生的生物共同体的金字塔。这个世界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是地球的原住民,任何物种都并不因上帝的谕旨就必须降格成人类的奴仆①。

  三、作为精神象征的荒野

  荒野自然承载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寄托,作为一个教导者参与着人类历史。荒野自然“不仅是科学的源泉,也是诗、哲学与宗教的源泉,它能给我们以非常深刻的教育:当我们凝视着大海的怒涛或午夜的星空,或是在显微镜下窥视爬行中的粘菌原生质团中原生质的回流时,我们会产生谦卑之感”.

  在远古蒙昧时代,人类在与荒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中生发了自身文化和思想的萌芽,我们自豪地称之为“文明”的所有产物---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其产生和形成本就受到自然荒野的极大影响;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思想和文化奠定了一个族群的基本文化框架并成为其文化的基本预设。我们高度评价的东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古老的.年代在天然的荒野中产生的,而在文化中则成了基本的预设。

  另一方面,荒野也记录着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即使在今天,世界各地石壁上的刻画也昭示着早期的人类是如何生活和表达他们感情的。可以说,荒野这座恢弘无比的博物馆,穿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录着人类历史的每一个脚印。

  荒野自然是孕育生命的母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寄托。可以说,荒野不仅是人类物质上的故乡,更是人类精神和心灵的栖居之所,人们在荒野中获得丰富而多样的审美体验。外在于人类的荒野有着其自身的价值性。“作为产生生命的源,荒野本身就有其内在的价值……当荒野使参观者获得审美体验时,它承载着一种价值……我们的欣赏活动所捕捉到并表达出来的价值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在荒野中流动了,我们现在只是继承了这种价值。”

  我们正愈加认识到荒野之美,以及对于人类来说,它是如此不可或缺,人类与其他物种更是“命运交织到一起的同伴”.这种认识转变的表现之一即是:哲学界转向对人类与地球生态系之关系的严肃反思,[11]简言之,“哲学走向荒野”.

  哲学的荒野转向要求建立一种环境伦理,这种伦理不是要求将伦理关注的焦点“从人类转移到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而是从任何一种个体扩展到整个系统”,因为“共同体拥有价值”,就像“我们把价值赋予国家、民族、教会、托拉斯、公司和社区”这些能使个体受益的组织结构一样,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符合相同逻辑的价值。这也是罗尔斯顿描述荒野之美的目的之一:我们应该认识到荒野具有其内在价值性且尊重荒野的价值,并自觉地限制我们作为个体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9.

  [2]叶平。生态哲学视野下的荒野[J].哲学研究,2004,(10):64-69.

  [3]包庆德,李立静。荒野:当代哲学转向与生态学哥白尼革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16-120.

  [4][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0.

  [5][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11.

  [6][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7.

  [7][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12.

  [8][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48.

  [9][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11.

  [10][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1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