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哲学毕业论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教材中提出规律概念定义的过程,是讲述基本概念方面,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教材逐步分析规律是事物发展中固有的联系、不是主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是事物必然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最后进行综合说明。在分析中有综合,在综合中有分析。

  4 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习哲学概念和观点更需要如此。

  从大的方面说,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比较,有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比较,有各种价值观的比较,有各种人生观的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学懂了理论知识,还可以体会到许多比较的方法。

  从对概念内涵和观点内容的具体把握来说,比较几乎是随处可见。例如,规律与规则的比较,变化与发展的比较,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比较,意识的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比较,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的比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比较……。

  我们应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程度的要求,研究其中比较的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5 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学习辩证的思维方式

  在培养以上所说的能力过程中,都要贯穿一种能力,就是辩证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就必须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条原则是最基本的。一是坚持客观性,分析任何问题都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二是坚持辩证性,分析任何问题都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我们常说,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个概念和原理,都应当既唯物又辩证地去理解,这就是坚持了客观性和辩证性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学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学习“历史唯物论”,“价值观”、“人生观”,都应当坚持在客观性的基础上加强辩证思维的训练。

  由于“辩证法”部分的内容给人以强烈的辩证思维的印象,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在其他部分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这是需要特别提醒的。那么在唯物论部分的内容都需要用辩证思维来理解。如,一方面说“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又说“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讲到从实际出发,特别指出要从全面的事实出发,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等等。

  中学生考虑问题,“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我们强调要学习辩证的思维方式,直接针对的就是他们习以为常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有许多表现,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克服错误的思维方式过程中,逐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上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研究教材,有意识、有侧重地进行思维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哲学教学应当做到既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又提高思辩能力,使年轻学生的思维不处于惰性状态。[2]

  参考文献

  [1]刘惠连、钱爱娟《哲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年1期

  [2]欧道悦《换一种方式亲近哲学》(J)《政治教育》1999。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