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创造性思维的本源哲学论文
一、引言
当代电子计算机也称电脑,电脑仿人脑的创造是当代电脑科学中的中心议题。怎样研究电脑仿人脑的创造思维?电脑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总结人脑历史发展规律,模仿人脑思维经验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果。《易经》就是三千年前人脑思维的经验与规律总结。事实上电脑的发展正沿着《易经》的规律在发展。不仅是二值硬件结构就是人工智能也与其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首先探讨《易经》与电脑的创造过程,对于我们研究人脑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早在十六世纪,帕斯卡创造机械计算机时,得到了德国大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的帮助。为了解决计算机计数制问题,莱氏创立了二进制,就在莱布尼兹创立二进制过程中与中国的《易经》结下了不解之缘。莱氏从来过中国的耶稣教传教士白晋那里得到《易经》。看过之后指出:孔子曾在其中找到了哲学的奥秘。其它人则在其中找到了一种占卜的方式。另一些人则找到其它类此的虚妄不实的东西。但是《易经》只要指出用1和0来这样表明一切的这种方法是多么美妙就够了。而这使人看到古代中国人不仅在虔信上,而且在科学上都远远超过了近代中国人。(见法.奥里维.伊罗著《莱布尼兹与中国》第156页)。
二、创造性思维契入方向
同样是一部《易经》,创造性思维的契入方向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孔子找到了哲学奥秘;莱布尼兹找到了二值方法的美妙;其他人找到了占卜(算卦)的方式;还有些人找到类似算卦的虚妄不实的东西。这是多么中肯的批评而又使人省悟的哲理啊!正如当代电脑一样,有人用来搞科学实验,自动控制搞信息处理,也有人用来搞游戏,搞算命,搞计算机犯罪。难道由于计算机用来和犯罪而责怪电脑的发明创造是公平的吗?从而也说明了有些人对《易经》的种种偏见和责怪也是不公平的。
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主要是冯.诺伊曼、戈德斯泰因和伯克斯三人通力合作,并且写论文把二进制系统用到计算机上的结果。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逻辑思维基本上都是二值的。无论《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还是《辩证逻辑》都是二值逻辑,甚至二值还可以表达《哲学》的"对立统一"与矛盾律。因此二值在模仿人的思维规律上抓住了根本的东西。其成功的原因之二是由于计算机元件都是双稳元件(开关:或开或关,脉冲:或隐或现,真空管:或明或灭)具有二值特性,同时还能《排列组合》表达"位"(BIT)信息。于是EDVAC便具有了模仿人脑的三个主要功能即:二进制数字计算,程序存贮和逻辑判断等功能的电子计算机了。半个世纪以来,尽管电子计算机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飞快发展(甚至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分立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乃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更新了四代)。但是它的基本结构原理,二值逻辑的方法始终没变。人们通称电子计算机为冯.诺伊曼式计算机。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在我看来,在中国的贤哲们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三、哲学是科学之母
说到这里,再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易经》,孔子是怎样找到了哲学奥秘的。孔子说:"乾坤,其《易》之门邪。是故,合户谓坤,辟户为乾,一合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为之通"。这段话,如果与当代电子计算机的"门电路"联系起来,就会看出它十分精辟地指出了"门"电路的工作原理:乾(奇),坤(偶)即是1与0,合户为坤(0),辟开户为乾(1),一合一开即联与断(1或0)为"变"化,往来不穷即1与0(排列组合)就沟"通"了(信息)。
孔子又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得出了"太极"20---"两仪"21---"四象"22---"八卦"23这样的.二进制数律。说到底,二进制数律应该是孔子创立的。为了这种说法,历史界有过学术争论,甚至用难睹之词"阿Q精神胜利法"来贬斥这种见解。孔子远见卓识,好象预知后人的凝虑"?就是说:世界上人们所思虑的问题,尽管是不同渠道,但是按其规律,必然是"殊途同归,百虑而一致"。世界上的思虑都必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