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歌曲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
流行歌曲也就是通俗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流行歌曲在舞蹈作品运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舞剧作品《流行歌曲浮世绘》的分析,剖析了流行歌曲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流行歌曲来诠释舞蹈语汇、舞蹈结构和舞剧编导的创作立意。
关键词:流行歌曲 舞蹈语汇 创作立意
流行歌曲也就是通俗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歌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歌曲变化较广,并且与我们的生长背景较为接近。然而流行歌曲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映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形态的风向标。
流行歌曲与其他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它的三种特性上:流行歌曲乃是一重复的形式,流行歌曲的主题内涵不断的重复,而具有穿透阅听人之意识的能力;流行歌曲多属非叙述性的形式,其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之刺激;流行歌曲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於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之体验。
通常使用流行歌曲作为配乐的舞蹈多为爵士舞、国标舞、街舞等等流行舞,它们只是以娱乐或盈利为目的。在这种类型的舞蹈中,无论是歌曲或者是舞蹈本身并没有具体的含义或情绪情节。而流行歌曲的鲜明节奏和多样化的旋律,加上丰富妖娆的流行舞蹈,足以把流行歌曲中的歌词含义覆盖,此时的流行歌曲仅作为统一舞蹈动作、将动作韵律统一在整齐划一的节拍中而使用,歌词已没有存在的意义。
然而,在看了舞剧《流行歌曲浮世绘》后,我对流行歌曲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它的歌词和旋律。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离不开音乐的烘托,音乐和舞蹈一样应该是有言说能力的。普通的舞蹈作品,我们可以根据舞蹈结构的需要来量身定做音乐,然而舞剧《流行歌曲浮世绘》中音乐的运用,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其特别之处就在于编导运用了大量的流行歌曲。这部舞剧主要表现的是当下人的生活的状态,思想的游离,而对世事的迷茫和对社会现实的扑朔迷离的反应。流行歌曲是具有生活性的、时代性及大众性的,它的种类特征首先符合了编导创作立意的需要和编导所需的形式。之后需要考虑的就是舞蹈结构与流行歌曲之间的组合与对应关系了。
编导在运用这些流行歌曲的时候,巧妙的运用了歌曲里的歌词或风格做成了层次感鲜明的流行歌组,单一的听这些歌曲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这个歌曲组与组之间因为舞蹈结构的存在似乎也有了结构,并与舞蹈形成了同构关系。舞剧中的动作语汇也与流行歌词相呼应,既强调了歌词也强调了舞蹈,二者结合起来共同体现编导的创作立意。
在舞剧中,一群舞者在疯狂的跳着舞,扭动着自己的身躯,像是在发泄又像是在挣脱。伴随着《我不是黄蓉》的旋律,整套舞蹈动作流畅、而点线分明,当动作的形式与歌词“我不是黄蓉,我不会武功……”无隙贴合时,似乎就像在诉说着对生活得不满和无奈。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用流行歌曲作为配乐的爵士舞里,音乐和舞蹈的配合并没有具体的含义,有时候相同的动作换另外一个节奏型相同的歌曲也能配上,这种流行歌曲的使用更侧重于取其节奏作为动作的整齐划一的标准,至于歌词唱的什么,并不重要了。这种作品会很容易做出两层皮的感觉,歌曲本身要表达的情感与舞蹈动作不配。
除了舞蹈动作可以表现编者的创作立意以外,有时候一个状态或者一个常见的生活动作和音乐组织在一起,它的表现力也会让人印象深刻。
舞剧中还有一段场景,一位舞蹈演员半坐在椅子上,摆出一种张嘴冲着远方大声唱歌的状态,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与这个有效的生活动作同时播放的歌曲是《山歌好比春江水》,我说它是有效的生活动作,是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在放在这部舞剧作品里面,它与歌曲的配合成功地演绎了编导要说的话。当这两者相结合的时候,似乎变成了呐喊。《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一首壮族歌曲,曲风简单质朴,舞者“半坐呐喊”的形态使飘荡在空中的的歌声显得是那样的真挚却又苍凉,那样的深情却又无奈……那种感觉就像现代人在呼唤着被社会压力磨灭丢失的东西。也就是说在舞蹈与流行歌曲的配合上,除了舞蹈的肢体语言外,有时哪怕只是一种状态也足以使得流行歌曲在舞蹈中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同时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