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15篇

时间: 2024-03-06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建筑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建筑毕业论文通用15篇

建筑毕业论文1

  引言

  “构成”是将繁杂的造型关系分解还原成形态要素 ( 点、线、面、色彩、肌理、材质等 ),并在形式美法则和秩序下重组,综合构建成全新形态的过程。形态构成作为现代设计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是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和建筑院校专业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研究对象是造型的构成要素,形式美的法则及其设计原理,构成设计的思维培养等。传统的形态构成主要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空间构成。训练步骤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思维模式过渡,通过抽象形态要素培养对学生美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建筑学专业形态构成系列课程教学的问题

  目前建筑教育中的形态构成课程脱胎于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构成教学,其课程体系源自于工艺美术训练,并非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自身演变发展的结果。传统的形态构成课程以视觉艺术基础训练为主,多注重平面设计或二维空间的抽象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建筑学专业的特殊需要。

  1.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形态构成教学强调抽象的造型训练,单纯从形式角度探讨形态要素及其组织规律,如平面构成着眼于抽象的点、线、面的构成组合训练及形式美原则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则旨在训练三维实体的造型能力以及材质和肌理的表达;色彩构成则多从抽象的角度,在心理学的层面探求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这种基于工艺美术类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是普适性的,缺乏针对性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到纯粹的点、线、面学习抽象,与建筑语言的形式逻辑缺乏联系。因此带来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手法脱离建筑形态设计,色彩构成与建筑空间形体的创作过程缺乏对应练习等种种问题。

  2.课程衔接缺乏连贯性

  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具体性、功能性,而传统的形态构成训练往往不涉及设计目的、内容、条件和手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分解性、形式性的特征。如果缺乏与建筑设计课程衔接,极易造成对学生建筑本源的忽视。学生在完成设计基础课程之后的建筑设计专题训练中,将面对多种环境因素和更多的设计矛盾,必然需要对建筑的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此时很难将之前学习的构成手法熟练运用于具体的设计。不仅如此,形态构成系列课程的中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独立内容教学,缺少相互之间的连贯训练,对建筑学学生而言,就无法体会在建筑形体生成过程中,其二维平面、立面与三维立体造型之间严密的逻辑性。

  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下的形态构成系列课程

  通过形态构成系列课程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让学生在形态构成的训练过程中了解其与建筑设计的联系。因此,使课程更好地体现建筑学的专业特点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要求相结合,是设计基础教学团队探索改革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我校建筑学院的形态构成系列课程逐步形成了“建筑化”形态构成的特色教学方法。

  1.强化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训练

  “建筑化”形态构成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建筑学的设计基础课程学习中,尽快了解构成与建筑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体会到形态构成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掌握一定的与建筑相似的空间造型能力,从而为真正进入建筑设计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 “三大构成”,基于“建筑化”形态构成系列课程的“三大构成”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由于空间是建筑的本质,因而对空间构成的训练将有助于加强建筑学专业对空间形体塑造。通过改革和调整形体构成系列课程的内容安排,教学更加关注于空间形体(实体或虚空)由二维到三维的生成过程,以及三维形体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平面、立面和剖面的二维对应表达。以针对性的课程训练,使学生在学习建筑形体设计的同时认识和理解对设计内容的表达,从而直观地体会到构成与建筑的紧密关系。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