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学素养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目前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不会表达和不愿表达的问题。经过课堂实践与思考, 我认为可以通过学会倾听, 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有序指引, 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丰富阅读, 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策略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进行有效训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 提升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由此可见, 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 存在着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 如何在一年级时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一) 不会表达
不会表达, 指的是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但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或所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 尚不能做到表达得很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达不完整。一年级的学生, 语言组织能力较弱, 不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的回答常常是一些零散的词组或短语, 缺乏完整性。比如, 在教学《数一数》这课时教师提问:“在这幅图里, 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蝴蝶。”教师接着问:“蝴蝶有几只?”学生回答:“5只。”从该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 这里的“5只”指的是什么, 并不能从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话:“5只蝴蝶。”甚至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看到了5只蝴蝶。”
(2) 表达不规范。数学语言因其特有的学科性质, 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比如, 在教学《几和第几》时, 教师提问:“涂色的灯笼排在第几个?”学生会回答:“第4个。”很少有同学能说出:“从左往右数, 灯笼排在第4个。”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且规范的表达物体的位置, 很多同学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个意思的, 但是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不能说得很规范。
(3) 表达缺乏条理。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具有层次性和组织性。有条理的表达对思维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思维的高度, 因此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无序的。例如, 在教学《分与合》时, 教师会提问学生:“7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时学生会回答:“7可以分成3和4, 7可以分成2和5, 7可以分成6和1……”显然学生大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这样的回答是杂乱无章的。
(二) 不愿表达
不会表达是基于有表达的欲望, 而不愿表达则是出于个人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原因, 对表达产生了畏难和抗拒的心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数学课堂交流时, 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光听不说, 即使是被点名发言时也是吞吞吐吐, 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语。这样的现象首先说明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时遇到了障碍, 不能很好的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在情感方面, 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 进而对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缺乏表现的欲望。
二、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一年级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一) 学会倾听, 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密切相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学生只有在认真倾听了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之后, 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明确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好语言。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中蕴涵了对数学语言运用的规范方法, 学生通过认真倾听, 可以帮助自己完善表达, 使自己的表达能够更严谨、规范、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