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产线上的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各个岗位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a、b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8:00至晚上8:00;晚上8:00至早上8:00。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2)摸索过程
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产线线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产线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比如:放大灯、镊子、标记笔等)。在指定岗位上根据员工作业指导书上的操作流程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对机器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认真的目检,并打好标记将其流入下道工序。另外在工作中,机器生产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不良(比如:错件、偏移、侧立、空焊、少件、多件等)。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告知产线线长、技术员,让他们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线长、技术员通过对机器的调节让生产出的产品恢复正常,符合检验的要求。
在工作期间有些产品的不良现象不明显,刚开始目检起来还真棘手,目检效率不高,目检过的产品还会有各种不良流出,很让人苦恼,于是我便向产线上的员工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简单快速的目检方法与技巧。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技巧慢慢学着目检各种产品的种种不良现象,从中体会目检产品的技巧并提高自己的目检水平。同时在目检时选择适合的目检角度,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摸索出目检产品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有时在目检产品时,对产品是否符合检验标准不清楚,此时,我便向员工同事学习,向他们请教,另外也可以询问品管(质检员),按品管提供的要求确定产品是否可以过关。
在发生任何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是我在这里得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建议。记得有一次炉温突然降低,炉前没有注意到,锡膏板流到了我所在的工位。我当时只感觉到电路板烫得要命,我拿不手中,便低头去看,原件下面全是灰的(我还没见过锡膏板),出于好奇,我伸手去摸,就在此时,一名有工作经验的同事跟我说那是锡膏板,及时阻止了我。我便向技术员说明了此事,技术员很快调好了炉温,我有把锡膏板拿去过了一次炉。现在想起这件事我还对那位同事充满了感激之情,要不是她,我还不知道我要惹出什么祸。我也因次得到了教训。
(3)实际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目检产品的学习,我对车间产品的加工检验的整个流程已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与熟悉。对有些常加工的产品也比较熟悉了,对不良产品的识别力也有所提高了,目检产品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上班期间,听从线长的安排,接受线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区认真地进行作业。当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和困难时,先自己尝试着去分析,而当问题较大自己独自难以分析出原因所在时,则向线长、技术员、品管反映情况,请求他们帮助分析并解决。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现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我有时也学着运用他们的方法与技巧去分析些稍简单的问题,慢慢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在所开的机器不出现大的故障的情况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尽量让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达到班产要求的数量,以便完成生产任务。每次下班之前,将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并放到相应的位置,把工作桌面和地面上的物品用具收拾摆放好。就这样一天的全部工作内容也就完成了,嘿!这工作任务也较艰巨的啊!
目检经常会出现漏检现象,光靠目检不是个好办法,总会有漏的,要从前工序着手,印刷效果、贴片效果、回流效果等等,还有就是目检人员的检测技能水平培训。稳定优异的贴片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质量不是靠后工序的检验来做出来,而是从头开始,存在的问题必须去解决、改善,检验不是增值动作,但它可以监督并督促前面的工序做的更好。所以我经常使用罩板以增强检验效果,统计不良元件分布,在零件位置图重点标示进行检查,我还参加了检验员视觉疲劳的轮调以及培训以尽量减少漏检现象。当然确实机器、印刷只能做那个样子,也可以在炉前加一道工序,先板子上的缺件、多件、移位处理一下,改善回流过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