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开题报告

2024年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时间: 2024-05-08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2024年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2024年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 篇1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信心缺乏,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但是,"学困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学困生"面对学习问题,当现有知识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因地少人多,不少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有了不少的留守学生,近年来又因车祸造成不少的孤儿和单亲家庭,还有部分学生为外地搬迁学生,一家有三到四名学生,他们中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适应能力不强,学业水平差异性大。如学校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鸦鹊岭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将制约鸦鹊岭经济、社会、教育的协调和谐发展。因此,如何结合我校小学教学实际,更好地有效发挥我校的教育、教学功能,整合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探寻学困生的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与发展,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求得更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又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