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碱法去皮,碱含量为14%,为钾液,过碱液时分已去核和未去核两种半桃,每个淋碱装置前都有6名人员负责将半桃核向下摆放。
4:去核,修整,挑选:质量最好的做半桃,次之切条,最差的进行切丁,装罐。
5:加糖水,排气,补加糖水,最后封罐,杀菌。
整个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为淋碱步骤,去皮是否彻底,对黄桃的损害程度直接影响后面的感官评定。生产一顿黄桃需要20到40公斤碱液,对于淋碱产生的污水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车间的污水直接通过小道外流,在相隔不远处设有简易的过滤装置,其余的水进入污水处理处进行分级处理。整个公司员工约有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修整和切半,切条两个地方,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多,加大管理的难度。因为黄桃属于季节性水果,主要生产期集中在每年的7月至9月,很多员工都是当地务农的农民或是兼职的学生,其中不乏偷工减料者,在车间中,有部分人对掉在地上的半桃直接拾起放入罐中,而对于卫生条件要求很高的食品行业,这势必带来了隐患,下午跟着研发部的小张从头至尾将黄桃罐头制作的生产流程走了一遍,在车间短短的2个小时,汗一直往外冒,他们的员工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非常艰辛,同时也侧面的反应了食品厂生产条件恶劣。
2:黄桃基地参观
砀山被誉为果海,梨和黄桃果树连片成海,其中,熙可公司的黄桃园面积达到200亩,树龄有几十年以上,品种繁多,结实率高,品质较好,为黄桃罐头提供了优质可靠的原料来源,同时也避免了原材料运输引起的成本增加。
实习心得
在熙可公司参观实习过程中,我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生产环节,了解了黄桃罐头生产工艺,通过上午的生产流程讲解和下午的实际操作过程,使我对食品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看到了常用的工艺设备:切片机,传送装置,淋碱装置,灭菌设备,封口机等。切半过程分为人工切半和机器切半,机器切半的人数约为人工切半处的1/20。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相应的劳动成本,但与人工切半相比,机器切半去核的效果不佳,很多外商对此不太满意。所以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设备参数,改进生产工艺是企业不断前进的方法。从另一方面,间接的对劳动密集型食品企业的生产模式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它对机器的依赖程度不高,设备的选购秉承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从生产成本考虑采用最常见的碱法去皮的方法,黄桃皮去除的效果很好,但耗水量大,如果算上污水处理的成本以及从环保程度考虑的话,采用碱法去皮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酶法去皮在此方面则具备明显的优势。第2天参观的黄桃基地,见到了不同品种的黄桃,初步了解了黄桃的各项指标,形成了从原料到餐桌的整体概念。
非常感谢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安徽熙可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此次机会,让我们进一步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解到企业的思考角度,为我们今后的科研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也更有利于产学研三者的有效结合。
1.市场局财务科只有两个人,一个科长,一个出纳,而教导我的是科长刘阿姨,刚到财务科,科长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做的会计凭证,还教我记账。虽说记账看上去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擦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对于数字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不能乱写,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而已,这是关系到一个单位的账务,是每一个单位以后制定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账记好了,接下来就是结账,每一账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日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器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器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科长刘阿姨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将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