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化情趣化的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拓展学习包括鉴赏、绘画、表演、制作等,旨在尽可能地展现美术学习的广阔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或主题,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围绕一个专题创编小报、小册子,用绘画改编课本剧或编写文集。例如,教学《诗情画意》一课后,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的作业。学生在认真思考、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后,出现吟诵、挥毫、绘画、表演等多种表达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生活情趣化的搜集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搜集学习,能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课前、课后搜集一切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能为课堂学习服务,又可以达到解决问题、开阔眼界、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故事、搜集各种各样的彩灯图片和了解制作流程等,为课上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做好准备,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生活情趣化的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实践操作,旨在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运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如绘画领域中国画笔法、墨法的实践体验,设计应用领域中彩灯、面具、脸谱、风筝等的制作,还有拓展领域中泥塑、麦秆画、补贴、刺绣、剪纸、石画、废旧酒瓶、塑料瓶、牙签、筷子等的制作……例如,教学《会跳的玩具》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玩具是怎样跳动的,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如拆卸废旧的玩具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就十分轻松了。可见,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可以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动手中感悟、寻找中收获。
五、生活情趣化的活动体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情趣化的活动体验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点滴感悟,随时随地记录观察日记,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回归生活,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如日月星辰、鸟兽虫鱼、风雨雷电、凡人小事等都是良好的素材,报刊影视、参观游览也是观察体验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学拓展型课《麻袋上绣花》后,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发现麻袋上绣花不是不可能,也有它的独特美,甚至有些家长将学生的作品装裱悬挂在家里,同样别有一番情趣。
六、生化情趣化的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生活情趣化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有意识地沟通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最后画出绘画日记、开班会、出小报、写小报道、讨论交流等。于是学生收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画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其设计包装、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经典古诗文,给古诗配画;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的发展……总之,美术生活情趣化的实际运用往往是复合交叉、不拘一格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学习与教学环境的有效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是直接反映出学生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光要考虑教材,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学生,教师要对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评价能力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难度太大的话,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会逐渐的降低,如果太过容易的话,学生又学不到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样也是无效的学习。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梅竹精神》一课中,就是把课堂设计成为一个竞赛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抢答、问答等形式进行学习,获胜方是能够得到比赛积分的,对梅竹的优点品质、技法步骤等这些基础知识展示给学生,这时候课堂的气氛也逐渐的热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最后,师生一起再评选出本节课最优秀的梅竹作品,让学生感觉是在“玩”,中学完了本节知识,而且还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梅竹的最基本的绘画技巧,有效的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效率,同时还体现了有效性学习的核心——愿意学、轻松地学、有兴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