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到生疏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熟悉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转化思想架起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如空间与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们均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的,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中能较明显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学这些内容,一般是将要学习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的图,再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将要学习的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二、转化思想能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
在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运算或数量关系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妨转化一下解题策略,化难为易。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一个不规则的铁块,让学生求出它的体积。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认为不能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计算。但不久就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来计算出它的体积。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会想出多种计算方法。
又如:在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一个圆外接一个正方形,只知道这个外接正方形的面积为12cm2,让学生去计算这个圆的面积。这个问题难住了同学们,他们认为半径不能求出来,这个圆的面积也就不能计算出来,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转化思想将求半径问题转化为求半径的平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学生将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后,知道圆柱的体积与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圆柱的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通过讨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的上、下底面,圆柱的侧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的前、后面,而近似的长方体的左、右面则是转化过程中增加的>文秘站:<面积,而且增加的面积为2rh。学生明白这个转化后,能帮助他们解决很多有关这类知识的.疑难问题。
三、转化思想在数与代数中的应用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来自于生活,不但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可以用到转化,在数与代数中的很多知识也可以用到转化。如:
(1)“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2)“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在四则运算中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它可以在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之间进行转换。我们要合理地设计好转化的途径和方法,避免死搬硬套题型。我们要遵循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标准化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自觉的转化意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每个知识点衔接自然。总之,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犹如有了一位“隐形”的教师,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获得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特殊的逻辑思维课程,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实现,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微课的设计往往比较精心、灵活,教学环节简短,教学重点突出和明确,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精力高度集中,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智力水平的提升。
一、运用微课视频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导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学习,更是难以理解。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不少知识都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容易受到限制,教师为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可运用微课视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以实际生活情境为基础,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并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
例如,在进行《分类与整理》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课视频中录入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在服装超市中,外套、上衣、男裤、女裤和裙子等都是分类摆放,以此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可清楚认识到“分类和整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可为小学生展示分类与比较内容,训练他们的分类和比较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