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中一个最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水平。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美术教学内容,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能够使各种美术知识直接、详细地展示在幼儿眼前,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
(2)采用媒体技术,使美术教育活动更逼真、形象。此外,教师应该全程记录整个教育活动,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在他们旁边采用数码照相机将其作品拍下,记录幼儿成长的点点滴滴,然后再在幼儿面前讲评并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同伴的作品,还让幼儿相互点评、相互交流,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讲述《图形的联想》相关知识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先让幼儿欣赏一段电脑动画:由一些基本的图形缓慢移动,或者通过图形色彩的差异,组成了一幅画,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了汽车……看到这个神奇的画面,肯定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激情。接下来,利用白板教学,并要他们自己动手,使幼儿从实际中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幼儿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2] 田培红.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新模式的尝试[J].成才之路,20xx(23).
[4] 李群英.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活”[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xx(5).
一、贴近生活开展多种绘画活动,活化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说教和指导,一步步按部就班,难免显得有些程序化。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的创造力,有悖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初衷。为调和这种矛盾,幼儿美术教师应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采取活动课、体验课、游戏课等生活气息浓的活泼教学方式,让孩子充分参与实践,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一)染色活动染色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染色,对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让它们焕发新生。比如麦秸、易拉罐瓶、小树枝、落叶等,教师可先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用水彩、水粉等去进行恰到好处的染色,再将这些材料合理地组合,变成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工艺作品。虽然幼儿的画笔还很稚嫩,但在他们大胆涂色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确感到幼儿欢欣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在染色活动中,幼儿通过采用浸一浸、染一染、画一画、摆一摆等的方法,使之前废弃的生活用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不仅是对生活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了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石头作画沙石是生活中随处都可取的,用来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材料再好不过了。用石头作“石头画”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鹅卵石一拿出来,立马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幼儿三个五个为一组,用鹅卵石围起画来:有的围出了机器人的轮廓,有的围了个太阳,有的又围出了汽车,还有的孩子突发奇想用鹅卵石堆起了城堡,欢声笑语不断。有时候也可以用弹珠等来代替:让孩子把弹珠蘸上颜色放在纸盒子里翻滚,不一会儿一幅五彩斑斓的纸板画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
(三)拓印活动拓印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自然物的内在纹理和色彩在纸上进行拓印的活动。教师可在区域活动的时间指引孩子将地上的落叶、花坛中的杂草、吃剩的瓜果皮等收集起来,待到美术课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叶子的切面蘸上彩色墨水进行拓印,染成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如有的幼儿在纸上拓印了橘子皮之后,给它又印添上了眼睛、嘴巴、鼻子等五官,将它变成了一个滑稽可爱的小丑;有的幼儿用葡萄柄拓印出了梅花,等等。就在这样的色彩游戏中,幼儿大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