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气乎乎的跑来说:“老师,芊芊她,她撒谎,她说我画得丑!”一副忿忿不平的样子,天真的话语自信得让我叹服,他执着而坚定的欣赏自己的作品。我笑着说:“不如你再去问问,她觉得哪里不好看呢?”没一会肖阳十分泄气的审视着自己的作品认真的回来告诉我:“她说我的画颜色涂得乱七八糟。”我说:“我来看看”。我一边安慰他并说出先前没说完的话:涂色要耐心,要顺着一个方向涂就会更漂亮。他说:“那我去改一改”没一会他就完成了,可这次他没有来找我而是径直走到芊芊身边,寻求肯定。我欣慰的想孩子有时并没有我没想象的那么脆弱,那么害怕打击,我为他的勇敢而自豪。当他能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批评,那么一个美术教学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学会涂色的技巧,甚至可以让孩子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其人生意义是多么难得啊!
教育反思:
《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太多的呵护和溺爱,往往是说一不二,家长更是给孩子戴满了“高帽子”,孩子往往在赞美中迷失自我,甚至自以为是。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很多时候都在自己的实践、反复的小错误、成人的肯定中逐步正确认识自己的。在美术活动中恰当、及时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唯幼儿形成科学的审美观,勇敢面对自己不足,正确处理挫折的良好激发点。那么教育中的评价方法就尤为重要。我认为小班幼儿美术教育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灵活化并具有引导性的。
一、尊重幼儿,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开展全面而具引导性的评价。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对待不同的幼儿,评价应当有所区别。
1、因人而异:
对基础差的幼儿,评价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对冲动型的幼儿,评价重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冲动型的幼儿,往往缺乏认真思考就开始画,结果可想而知。对这样的幼儿不能给予鼓励的评价,教师要劝他认真听、仔细想后再大胆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好的幼儿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创新。
2、因地制宜:
孩子们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希望别人注意的,他们往往对事情的好坏没有标准,依赖与成人的评价,在借鉴国外教育自由画的模式允许幼儿随意选择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外,还要因地制宜,不能疏忽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其发展,这种随意放任不指导容易诱发惰性,达到一定水平后再难以突破,从而形成保守性。
3、全面而具引导性的评价:
《纲要》中说:“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艺术教育应该是整合各个学科内容的活动的,而不是孤立的。这就包括了社会领域中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容。在活动中不仅要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一般能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孩子来讲,称赞和鼓励是成长的催化剂。辅导者如果能从孩子的活动中不断发现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并能适时地给予称赞和鼓励,比起唠唠叨叨地总是指责他们,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因为称赞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的学习精神,甚至还能影响到孩子对待世界,对待周围人物的态度。但是,称赞和鼓励也不是灵丹妙药,滥用称赞也会造成孩子心情的紧张与行为的错误,也会引起自满情绪。其原因就在于孩子把辅导者对一事一物时的称赞理解为辅导者对自己全部的称赞了。有些时候,辅导者也确实把孩子一事一物一时的微小进步,夸大成为孩子整个的完美了,一位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在谈到赞美时说:“赞美应该刘诚恳的,应该具体地说也被赞美者的具体努力与良好的行为的特点,而不应针对被称赞美者本身。”评价中也可以提出幼儿的不足,但及时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也不能直截了当的指出,以免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力求在保护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下促进美术技能的提高。当辅导者认为需要用称赞与鼓励来评价孩子的画或行为时,一定要针对他们具体的结果,对孩子的称赞也不能过分夸大,要有一定的尺度,而且前后的称赞方式要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尽可能去发现孩子画中比以前画得进步的地方,并具体地指出这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