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音乐
2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3.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注意事项

  (1)幼儿教师角度

  作为幼儿的老师,要明确孩子成长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孩子的主体地位,老师需要引导孩子的发展,根据他们的成长情况进行教育,而不是让孩子配合老师展开教育,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建立正确的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幼儿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是把游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手段,把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深入改革,引入新思想、新观念,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的教学理念,老师对学生要了解,包括了幼儿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等,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向,教学游戏也要找准兴趣点。熟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帮助幼儿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做好赏识教育。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通常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让其喜欢上音乐学习。这里的环境不光是学习环境,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保持愉悦放松,仔细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幼儿学生的意见。三是教学内容上面,老师要根据幼儿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让游戏育教学得到一个结合,达到学习的目的。另外还有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其中并得到发展。四是做好教学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好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正确的指出不足之处和鼓励,增强其信心。

  (2)家长角度

  要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游戏交互作用和幼儿音乐教育,很多孩子都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学习音乐,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兴趣想法。另外家长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说教,认为学习一样东西就应该要认真刻苦的学习,才能学有所长,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爱玩的天性,也就忽略了利用孩子的爱玩的特性来进行教学,所以往往在实际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家长正确不认识当前的新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把孩子的思维: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结语

  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与学习相辅相成,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对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于幼儿年龄阶段的孩子游戏教育方法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所以需要老师能正确的采用游戏活动来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实现游戏与教学的集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虞春艳.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分析[J].科普童话,20xx(20):93.

  [2]谢湘娜.试论幼儿学前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与必要性[J].读书摘,20xx(20):224-225.

  [3]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4]杨梦飞.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xx.

  [5]陈淑琴.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J].山东教育,20xx(09):24-27.

  [6]王婷婷.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J].艺术评鉴,20xx(11):113-115.

  [7]杜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xx(14):144+146.

音乐教育论文15

  一、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注意多领域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全方位地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内容、旋律、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感情以及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吉祥三宝》这首歌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节奏自由流畅,是作者布仁巴雅尔写给自己女儿的,用来抒发全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的歌曲。

  本曲为四拍子,音域跨度不大,很适合幼儿演唱。通过这首歌曲,笔者提出一些关于蒙古族歌曲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的建议:

  与语言活动相结合。本歌曲内容丰富,有情节,有人物。歌词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民歌就可以结合语言活动,使幼儿掌握情节和内容。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太阳、星星、月亮;花儿、叶子、果实;爸爸、妈妈、女儿,每一组“吉祥三宝”都可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通过与美术活动的结合,使幼儿既学会了歌曲,又完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丰富、内容充实的儿童画。③结合幼儿园科学活动、自然常识活动、观察活动,帮助幼儿丰富感性经验,加深印象,深刻体会、理解和记忆民歌内容,准确地表现民歌。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