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物工程
2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第二,培养多元化人才。所谓的多元化人才,就是除了能掌握生物工程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还对生物学、数学、化学、工程学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可以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来辅助生物工程相关工作的展开。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建构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来实现,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应当重视理论的教学,同时也要加强实践的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对能力和知识的范围进行扩张,并与专业的特色作为学生发展的导向不断的展开教学活动。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生物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实验性学科,该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基础学科和相关技术的支撑,所以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将多个学科的理論和内容进行融合。

  作者简介:王小小(1999-),女,河南省郑州市人,职称:学生,单位:郑州市第五中学,专业:生物工程。

  参考文献:

  [1]廖威.发酵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王贵和,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

  [3]朱高峰,沈士团.21世纪的工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陆小华,熊光晶,陈珠琳.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5]刘芳,张继和.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J].文教资料

  [6]韩新才,潘志权,丁一刚,等.构建化工特色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7]王子贤,马国富,郭顺祥,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8]于林,郑成超,刘学春,等.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0

  一、引言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1],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2]。生物技术概论作为将基础知识和前沿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近年来,除了生命科学专业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外,一些本科院校非生命科学专业为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将其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程。珠海校区在20xx年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并将生物技术概论设置为必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知识面广,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方面,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同时也为了在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在教材选用和内容选择、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不断探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其内容的更新和扩展也相对较快,同时,相关教材的种类繁多,为增加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研室教师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将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作为授课教材,该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全面而新颖,概念准确,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反映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在此教材基础上,又以刘群红、李朝品主编的《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英)史密斯(Smith,J.E.)著、郑平等译的《生物技术概论(原书第四版)》等书作为教学参考书籍,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信息量得到大幅度增加。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材中除了介绍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外,还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本课程理论授课仅有28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蛋白质和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这三门课程都有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为避免内容重复和学时浪费,将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三章内容在该课程中不做讲解,基因工程虽然也有单独的专业课的学习,但考虑到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各章节的基础,因此将其保留。教学学时的合理分配,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方法即组织教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3]。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