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束语
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多数要进入公司企业工作。因此实践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为今后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实验教学的精细化
实验教学是工科学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理论课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以往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分组是4名一组,在实验过程中“人数大于工作量”导致有些学生没有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有些实验操作如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微生物接种等,学生虽然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微生物实验中学习过,但是经过两年后,在大学四年级的专业实验中已经忘记了。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一些改革。
(1)减少每组实验人数,将原来的4名一组减为2名一组;减少一次课程中的实验组数,而且每次实验课程中实验组数不大于15组。这样的小班讲授虽然增加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够确保教师能够兼顾到每个学生,而每个学生也能够获得足够的动手机会,确保了实验教学质量。
(2)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复习以前学过的实验操作。在每次实验前针对相关的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观看实验教学片,例如,复习培养基配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实验基本操作,这样能有效减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熟悉基本操作造成的实验错误,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教学效果。
2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以往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成绩评定一般都采用实验报告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但随着课程教学的开展,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首先,学生的'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只以出勤率作为标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学生虽然出勤,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动手,甚至出现中途离开点名时再返回的情况;其次,在实验报告评分中我们发现有抄袭的情况存在。这些都会影响成绩评定的公平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生物工程专业实验的考核方式做了一些改革。
(1)增加考核方式,增加实验操作考核,不再单以出勤情况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实验操作考核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如实际操作或卷面答题形式。使得教师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以评价教学效果。
(2)对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改革,增加实验后的思考设计部分在整个实验报告中的比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同时,着重关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使得认真、勤奋的学生在最终的实验成绩上能够被认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束语
生物工程作为21世纪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作为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进行的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已经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了,综合实验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已经毕业的参加工作和读研的学生中也收到了较好的反馈。实验教学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还要根据实际要求不断的进行教学手段的调整,以更好的为整个专业建设和学生服务。
1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1.1在教学模式上
地方农业院校过去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如:实验课程通常多采用演示性、验证性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师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讲授,同学验证”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如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主题发言、课后自学、网路课堂等形式进行授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2在考核评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