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考核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数据、判断推理等科研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是其他任何教学环节或课程所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专业教学质量总体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通过规范流程,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1)根据生物工程生产特性,将毕业设计的课题规划为与培养方案方向一致的课题,区分为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课题两大类,且分别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不低于三周的现场实习;(2)依据生物学科的优势,毕业论文类的课题要求必须具备科学基金的支持,使得课题具有实际的科研价值;(3)将提前进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保证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所做课题与毕业论文课题一致,工作具有连续性,促进了学生提前参与教师科研项目;(4)对指导教师进行了基本要求,根据教师职称、学历、科研项目以及以前指导情况,规范了可指导的学生数;(5)规范了学生在就业企业或研究生录用学校等校外进行论文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正式的三方协议(学院与学生、学院与家长、学院与企业或其他学校)。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基本与就业企业的生产情况一致或直接相关,提高了学生就业后对于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而考研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科研训练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素养。总之,地方院校建设生物工程专业,要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紧扣发酵与生物制药这一培养方向主题,对课程体系、实习、实验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实践证明,就业企业对我们专业的学生评价很高,认为毕业生具有“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近几年可就业岗位与毕业学生比达到5∶1以上,学生成为内蒙古地区发酵与制药行业的人才首选。
参考文献
[1]赵宏宇,季祥,郑春丽,等.地方院校“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1(12):185-187.
[2]赵宏宇,季祥,蔡禄.生物工程专业发酵课程群建设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xx,43(4):793-797.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转变,很多院校大量扩招,大学生学习能动性明显下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定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因此,第二课堂这种隐形的知识学习方式油然而生,现已是大学教育过程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材进行的第一课堂外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有关的教学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或者是对自己生活常识的补充。唯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内容来看,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是源于教材,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它一般无须考试,学生学习更加轻松,但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来说,第二课堂不仅在教室,可以在图书馆,也可以在操场、在宿舍、在家里或者在社会等,可见它的学习地点、空间和范围非常广泛,形式丰富多彩。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传统课堂、实验、实习和设计等课程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育手段已不足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应该在第一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以“提思想,求创新,促能力”为主导整合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实践载体,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其就业能力;同时第二课堂也会对第一课堂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特别是对工科大学生而言,第一课堂教育的学习的理论知识相对较抽象,需要在第二课堂这个平台上进行实践。总的来说,大学教育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复杂有机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