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过程:
4月24日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万事开头难。第一次进行劝募,第一次主动与过往的行人搭讪宣传,难免紧张。组长分配好任务之后,宣布活动可以开始了。站在邮所门外,我和我的搭档郑伟纯同学都在踌躇不前,看着过往的行人,我们在物色着第一个对象,希望有个好的开头。最终把目光定在了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身上。
我们走过去,面带微笑,先自我介绍:“您好,我们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志愿者,请问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吗?”
那名女子应该是在等人,所以表示有时间可以听我们说。于是我们尽我们之所能向她介绍爱心包裹项目,也给她看宣传单上的图片,以使她更加了解。然后我们继续问她有没有意向想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赠一个爱心书包,她表示她也很有兴趣,只是现在要走了就不能进去邮所办理。我们只好告诉她邮所平时都可以办理这个业务,而且还可以网上办理。微笑的感谢她听我们讲,然后离开。
虽然没有劝到,但是我们还是算有个好的开头了,起码她愿意听我们介绍。之后又一起合作劝了几个路人。然后都熟悉流程了,也都有勇气面对路人的各种反应,我们就分开,进行一对一的劝募了。
不同的人对我们的活动有不同的反应。在我们上前与他们开始谈话时,有些人表示赶时间,没空听我们讲,然后就飞快的走过去了。有一些人可能平时被派宣传单的经历太多了,见到我们穿着这样的服装,而且主动向路人搭讪,远远看到就那个避开了,有些不得不经过我们身边的,我们一上前,他们就摆摆手继续往前走了。还有一些人一听到我们说“扶贫”两字就忙不迭的走开了……有些人有时间,就停下来听我们介绍项目,到最后我们询问他们有没有意愿捐购一个爱心包裹的时候,有些人就直接走了,有些人会表示现在没时间到邮所里面办理,有些人表示身上没带够钱(一个学生型文具包要100元)……
劝募活动从早上十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中间有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这样被无数的行人拒绝,然后再接再厉,坚持到最后,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小朋友。到结束时统计,我们小组平均每人劝到一个包裹。从这低成功率中可以看出劝募的艰难。但是我们也很满足,因为我们帮助到六个小朋友了。
5月22日我再次参加到劝募队伍中,去到会展中心邮所进行劝募。与第一次一样,我们满怀热情,面带微笑,对过往的行人进行宣传劝募。
实践活动所思所想:
两天的劝募志愿者经历,虽然只是劝到一个学生型文具包,但是自己也获益匪浅。看了很多,想了很多。
我们这样进行劝募真的很艰难,成功率很低。分析了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地点。我去的两个邮所都位于居民区附近,人流量不是很大,而且人口流动性不大。有些同学说去了同一个地方几次,有很多路人都变得面熟,都是附近居民。鹭江邮所旁边是鹭江地铁站的一个出口,很多行人都是为了搭地铁而来,所以那天很多人都表示赶时间。然而因为此活动是一定要在邮所内办理,所以只能在邮所附近宣传,以便有人想捐购时可以方便带领他们到邮所办理。
二:宣传形式。看我们现在的社会,街道上到处都是人,热闹非凡。其中,拿着一大堆宣传单张到处发的人也不少。人们早已对这些在街上宣传的行为感到厌烦与反感,所以才会有一部分人在我们上前宣传时露出那么厌恶的表情,然后快速走开。因为行人已经对这种宣传方式感到不耐烦,甚至有深恶痛绝的。所以他们看到站在路边手里拿着宣传单张的志愿者时,已经留下了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后面再说到要他们“捐购”就更难了。个人觉得更好的方法是可以给他们看关于爱心包裹的视频,包括爱心包裹项目的介绍以及对贫困地区现状的介绍,让人们意识到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是多么困难,是多么的需要我们的帮助。由此来激发大家心里的爱,让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三:人们的心态。各种各样的公益项目,各种各样的捐款、捐物活动,给部分民众造成无形的压力。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道德常理来看,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共同富裕的目标来看,生活得更好的人应该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从个人私心权力来看,个人财富是由自己的汗水换来的,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我们都有对自己财产的支配权,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支配。有权不把自己的血汗钱捐出去。但是,不捐却又受到良心的谴责。于是,很多人得知我们这些志愿者与“扶贫”有关,都远远的就避开我们。有些人觉得“公益”应该是政府的事情,应该是那些大财团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普通民众应该去管的。在我的实践期间,有个激情澎湃的男子欲对我们进行激烈的演讲,主要内容就是: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不是我们普通民众的事情,应该是政府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