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训课程训练内容不全面“重效果,轻工艺”的问题
由于教师往往强调方案创意的新颖性,导致学生过多地重视设计方案的形式感及图面效果。如环艺专业实训课程,则追求效果图绘制或版面形式的精美,忽略了对设计材料、装饰结构构造、施工工艺、工程造价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被忽略的内容又恰恰决定了其设计最终的可实施性。
(三)校企合作不稳定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执行中,在合作形式与合作途径上还比较单一,合作层次不够深入、跨度不大。校方在寻求合作企业的过程中,信息资源、途径、渠道单一、不够广。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企业利益偏轻,学校利益偏重,企业行为短期形象。由于企业的应有利益不能得到保证,企业合作动力不大,合作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五、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方式与新途径
(一)实施“项目导入教学”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搭建“校企合作设计工作室制、设计研究所”教学平台,实施“设计项目+真实工作环境+教学主题”工学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学院通过将企业委托设计项目引入专业教学,作为课程教学主题与实训内容,进行教学与设计活动。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操作中学习专业知识,包括设计投标、前期考察调研、方案设计、造价预算、材料采购、项目施工的跟进等各个工程实践环节的参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真实地完成一个设计项目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习到思考,从设计到实践的过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能力与行业发展对接,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拿来就可以用”的人才。
(二)造就“双师”型教学队伍
建立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机制,造就“专业教师+企业设计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艺术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且时效性明显,信息变化快,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特性,学院应鼓励教师多参加行业专业研讨会,支持专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参与社会实践锻炼,造就“双师”型教学队伍以满足学院发展与教学需要。
(三)实现导师结构多元化及教学团队的主导性作用
通过“自培”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丰富师资队伍结构,为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好条件。可以通过引入企业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兼职做实训指导师,或派送本院专业教师到设计企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加强实训导师力量,逐步实现实训导师结构多元化,导师队伍建设逐步合理的目标。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实施课程教学的模式,发挥团队教师主导性的作用。教学团队成员可由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或专家、校外的专业教师以及学院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充分运用教学团队成员的各自特点与优势,如运用专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的优势,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
(四)加大实训课程实施范围
实训课程教学中,实施范围广,力求公平公正,惠及每位同学。在实践项目的设计操作中,实训指导师根据年级、班级、每位学生的具体能力及特点,通过强弱结合、分组分工、团队合作、协作的方式进行,既能兼顾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精神。同时也可以实行竞争机制,通过竞赛的方式,对于被企业采用的优秀方案,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报酬,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动力。
(五)寻求校企长期稳定合作的机制与途径
不断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机制建设,寻求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的途径,将有利于保障校企合作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校企合作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创造长期性合作的条件及环境;了解校企合作中的矛盾所在,明确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借助市场竞争和调节的手段使校企合作内化为校企双方的内在需求;向企业和其他高校学校宣传、推广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等,在行业内形成企业参与高校教育的良好氛围;拓展合作途径与渠道等等方式,从内外双向推动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