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模式探究基本思路、途径
4.1培养模式基本思路 所有医学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纳入医学伦理道德教育中来各个科目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有其自身对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责任并落实到实处并且医学生的医学伦理道德教育始终贯穿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①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教育责任。目前,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教育承担起培养医学生伦理道德意识培养的主要责任和主导作用;②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教育责任。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教师除承担起教授学生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承担起教授学生良好职业操守的职责,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学生一般比较崇敬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因此,专业理论知识教师要真正落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献身带头作用。
4.2培养模式实践途径 ①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润物无声的氛围。加强医学伦理系统教育、重视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注意典范直观教育、树立医院形象、扩大医院影响;②建立道德教育制度,形成激励约束机制;③因材施教,形式多样开展医学伦理教育,内容上要加强针对性,教育标准要有层次性,方法上要增强灵活性,教育形式多样化;④ 建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月写在实践中的伦理道德心得并监督实行情况;⑤加强学生的伦理道德培养意识,首先要加强老师及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意识。
5 结论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持续进步和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持续发展,体验认知视角下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模式探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医学教师应当注重合理地借鉴体验认知视角下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于学生的伦理道德进行持续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医学伦理道德教育模式分别只是针对医学生的道德实践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会是完美的,并且都具备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医学教师在体验认知视角下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其进行合理的完善,并且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局限性来合理的做到扬长避短,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医学生培养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是生物医学伦理学最基本、原则性的要求。临床医学工程服务过程中的任何敷衍或不负责任都可能造成医疗器械产品不能正常使用或达不到正常的诊治效果,甚至造成对患者的伤害,临床医学工程服务存在着必然的医学伦理要求。临床医学工程服务在医疗服务各专业学科中尚属于新生专业学科,其内涵和专业特质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特性,存在的伦理隐患并没有引起中国伦理学界的重视,在医学工程领域也未见有具体研究报道。
1 临床医学工程服务存在的伦理隐患与分析
1.1 来自医院内部伦理隐患
1.1.1 责任担当的错位
责任担当得当是确立正确伦理关系的基础,责任担当错位则很难维系良好的医患关系。从现行的医学伦理道德规范看,主要是规范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作用于患者的医疗器械产品的责任担当是由其使用者———医护人员来实现,如在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故障或质量缺陷导致的医疗事故,被患者追究责任的首先是医护人员。但是,医疗器械产品是基于物理学、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技术实现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按照现行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客观上无法实现医疗器械产品作用于患者的所有责任担当。特别是由于医疗设备故障或质量缺陷导致的医疗事故,单方面由医疗器械产品使用者———医护人员实现其责任担当,则显得“责任错位”。临床医学工程服务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并完成对医疗器械产品故障、质量特性、不良事件等要素的责任担当,才能够实现正常的医患伦理关系,最终才能完成或体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担当。
1.1.2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得不到重视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承担着医疗器械产品使用的技术支持任务,如维修、使用培训等,其作用理应得到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视。但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影响,医者为尊、医者为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对服务于医疗工作的其他人员常常“不屑一顾”,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中国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一般不同时具备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发挥的作用没有予以正确理解。一些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低水平的维修人员,临床或辅诊专业人员也很少征求他们的意见。当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不重视或不理解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不提供实现他们作用所需要的职权支持,也就无法实现其应有的责任担当,最终还是会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这种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及专长的不正确看法及对他们工作任务和作用的不理解,是导致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继续教育、个人发展等得不到重视的一个基本诱因。当出现属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责任问题时,甚至可能就“逃之夭夭”而不主动承担责任。因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得不到重视是一个潜在并十分危险的伦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