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范文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脏泵功能的逐渐衰退而导致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生存率较低,其5年存活率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 以下就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
据2017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的统计数据表明,在>65岁的老年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达6%~10%[1]。有些国外研究数据显示,年龄在45~94岁的患者中,年龄每增加10岁,心力衰竭发生率则增加2倍[2]。肾功能不全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许多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明确表明,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4]。本研究中入选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肾功能由我国改良后的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进行估算,深入探讨其并发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7年10月~2017年10月因慢性心力衰竭首次住院的老年患者436例,年龄60~98岁,中位年龄79岁,其中男322例(73.9%),女114例(26.1%)。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将入选的436例患者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n = 176):egfr ≥ 90 ml/(min·1.73m2),即慢性肾脏疾病(ckd)1期;肾功能轻度下降组(n = 141):egfr 60~89 ml/(min·1.73m2),即ckd 2期;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n = 119):egfr <60 ml/(min·1.73m2),即ckd 3~5期。三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慢性心力衰竭均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③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②其他原因(如感染、药物)引起的肾功能异常;③既往患有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肾脏疾病,入院时肌酐>707 μmol/l及规律透析者;④肾功能生理性下降者,即egfr每年下降速度在1 ml/(min·1.73m2);⑤恶性肿瘤晚期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贫血者;⑥入院时存在严重外伤或进行手术者。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原因、化验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根据入院时血肌酐水平计算估计egfr,采用我国改良后的简化mdrd公式[6]计算:egfr [ml/(min·1.73m2)]=186×肌酐-1.154×年龄-0.203×1.233(女性×0.742),公式中肌酐单位采用mg/dl(1 mg/dl=88.402 μmol/l)。
统计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分析比较患者入院一般情况、发病原因、化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临床特征。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p25、p2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