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生命化美术论文
一、尊重个性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想做到生命化教育,就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随着自己的想象与特长尽情发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不断鼓励,让他们通过努力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可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并且具有趣味性的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路才会不断拓展,丰富自身的想法,对美术充满兴趣,从而更愿意学习美术。
二、创造文化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使其接触一些富有艺术气息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并被大家认可的作品都是经过的时间沉淀所留下的精华与经典,每一幅作品都能给人以享受,人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美与和谐,体会到经典带来的震撼,同时可以从中体会到历史的气息,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了解历史传递的信息。一幅幅作品都在无声地诉说,学生通过接触这些作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样的美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学生可以沉淀自己,静下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美术对于社会来讲不仅仅是一门教学学科而已,它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每个人尤其是对在校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于美和时尚很敏感,很容易受到时尚风气的影响,他们对美的判断能力、领悟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谈吐举止和习惯。如现在部分大学生存在染发的现象,部分中学生对服装的取向越来越新异,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应该做好美术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三、正确引导
学生上的每一堂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一堂课都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观念的过程,都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利的信息;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可以使学生感悟到艺术的美。教师应该发掘每位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进行正确引导,并适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美术教学不能借用其他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认真发掘每位学生的可塑之处,尽量避免用“好不好”“像不像”评判学生的成绩,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创造意识。在美术课堂上,一些教师会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要求,然而由于每位学生的绘画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这样统一规范的方法会使一些学生逐渐丧失绘画的'信心,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或者思想渐渐变得狭隘。教师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积极向上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同时让学生逐渐找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填鸭式”教学,不要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说教,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而应该在引导的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独自思考,逐渐积累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体验真实的情感,找到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放下包袱,放下“只有少数的人才会画画”“画画很难”的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点,而不是单一地“克隆”教师的想法,慢慢地他们就会有创作的渴望,对艺术的有更高追求,从而能画出更优秀的作品。
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是指想法具有创造性,思维新颖、灵活,能够想出一些新奇的想法解决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学生就是社会未来的缔造者,他们的能力将决定国家的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影响国家的创新动力,只有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适应这个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瞬息万变的社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有足够的实力取得成功,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在美术创作中,创新意识是核心精神,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创造,美术创作才能注入新的动力,才能被大众接受。要想有创新精神就要有创新的来源,而这个来源就是生活。学生只有在生活中不断观察、细心了解,才能有所发现,才能在美术创作中创造出好的、有价值的作品。因此,教师应该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取材要贴近生活,形式要多样化,鼓励学生亲近生活,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无限思考与想象,开阔学生的视野,将美术的技巧和手法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美术充满兴趣,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