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在影视作品中的表演艺术论文
巩俐,着名的电影演员,在近三十年的影视表演生涯中,她辗转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好莱坞之间,呈献给国内外观众各种各样的角色形象。但巩俐最成功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要归功于她对东方悲情女性这类角色的诠释。20xx年上映《归来》,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意味着巩俐再次回归到东方悲情女性的角色体系当中。
本文将主要结合《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菊豆》等几部影片,通过巩俐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影片中塑造的“悲情女性形象”,从她的形体动作、语言、细节等各种技能和表达内心世界的技巧方面简要分析一下巩俐在影视作品中的表演艺术。
一、表演艺术中的语言元素
语言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在影视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在默片时代,也要借助字幕来说明角色的语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影视表演艺术中,语言和动作一样是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台词之外,还可以以旁白的形式出现。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中,有大量的姨太太用餐的镜头,在这些镜头中,通过演员说话时不同的语调、力度、节奏等,展现出她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巩俐饰演的颂莲,从初到陈家的心平气和,到后来逐渐尖酸刻薄以及厮打雁儿时的歇斯底里到最后的疯疯癫癫,展现的是颂莲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学生一步步被折磨致疯的悲惨命运。
电影《红高粱》中的“我奶奶”九儿是巩俐塑造的第一个银幕形象。在这部影片中,旁白运用的恰到好处。影片一开始:“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那段事,那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常有人提起……”以旁白的方式出现,从“我”的视角出发,给观众讲述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将观众的思绪一下子带进了电影塑造的情境中,并引导观众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感受、思考,并赋予影片浓厚的文学感。
二、表演艺术中精准的形体动作
美国戏剧教育家内克说:“动作是激起观众情感的最迅捷的手段,一个行动者和一个思考者,谁最受欢迎?公认的信条是行动比语言更为响亮。”影视表演中的形体动作是指演员富有形态特征的身体动作,演员的形体动作是依据人物的性格和规定的情景来设计的。人的形体动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在《红高粱》“我奶奶”回门那场戏中:九儿爹因为嫁女儿得到大黑骡子而高兴,在他对骡子持续不断的念叨中,“我奶奶”猛地起身把摆放着饭菜的桌子掀翻,并冲着她爹喊“跟你的大黑骡子过去吧”,然后气愤的转身离去。九儿的悲愤之情,通过起身--掀桌子--转身离开,这一系列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这些形体动作表现了九儿倔强刚烈性格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然而在那个父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抗争注定以悲剧收场。
三、接近生活真实的性格表演
所谓性格表演,是指演员创造人物形象时的一种技巧和方法,为了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演员运用技巧把自己的不符合影片中人物性格的感情、动作、习惯和外貌等加以控制、克服,或者隐藏起来,对角色进行设计,并用鲜明熟练的表演技巧体现出来,从而使自己的表演符合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巩俐在拍摄《秋菊打官司》之前,为了饰演好“秋菊”这一农村妇女角色,到农村生活了三个多月,整天和一帮农村妇女吃住在一起。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体验生活的基础,秋菊这一角色才塑造的惟妙惟肖。所以,在这部电影中,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满口陕北腔、戴着头巾、穿着臃肿邋遢的、执着倔强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四、影视表演中的细节创造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从剧本到导演,不仅要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更重要的是细节的处理和创作要到位。细节处理的恰当,往往会成为影片的点睛之笔。
首先,细节在影视表演中起到刻画、凸显人物性格的作用。《红高粱》中的“颠轿”是张艺谋以北方民俗为模板臆想出来的经典桥段。在漫天黄沙中,一顶红色的轿子颠簸前行。巩俐饰演的九儿面无表情的目视前方,眼睛充满了恐惧、隐忍和倔强;手里紧紧攥着剪刀,随着轿夫们疯狂的颠轿抽噎、低喘。巩俐通过“攥剪刀”、“低喘”、“抽噎”这些小细节,展现了九儿的恐惧、紧张,甚至想到一死了之的心理,表现九儿倔强、隐忍和反抗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