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数字交互虽然作为新兴的学科技术,已经有了不俗的研究成果,美术公共选修课中数字交互技术的应用。一些需要创新设计的企业率先对数字交互设计重视起来,并创造出多款颇具创意的交互设计产品,比如苹果的 iPhone、任天堂的 Wii、微软的交互桌面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正处于探索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美术精英教育的影响,在高校办学的过程中,我国对于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美育教育,如今公共美术教育正在逐步的发展起来,在公共美术教育中利用数字交互设计可以加深受众对艺术作品的体会与理解也慢慢为人们所熟知,在许多大型的艺术展馆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数字交互设计的应用实例,比如可以识别人肢体动作的数字书籍,大大提高了社会公共美术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我国数字交互技术在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仍不成熟,数字交互设计在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更是需要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
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是面对文理各科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 非专业) ,在我国也称高校通识教育( 教育部统称"公共艺术教育")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长久效应的教育,是基于对社会和人们需求的发展,教育的规则,使人先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社会因素相结合,从而开发出人的潜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自古以来艺术教育就倍受到重视,比如在一千多年以前周朝的教育体系中就有"六艺"之说。所谓"六艺",现在最普遍的解释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技艺,其中"乐"即为音乐艺术的教育。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艺术教育更是深入到文化之中,琴棋书画四样艺术涵养一向是中国有才学之人的必备条件,没有优秀的艺术素养,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没有一定的审美情趣的人在我国是不足以称之为知识分子的。如今,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教育,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被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得到广泛开展。我国最早在高校中开设公共艺术教育是在 20 世纪初,如北京同文馆、天津电报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徒堂等。1978 年,清华大学率先面对全校设立公共艺术教研室; 同年,北京外国语学院也成立了公共艺术教研室,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面向所有文理学生开设艺术课程的学校。随后,一些院校纷纷响应,陆续成立公共艺术教育专门机构,如上海大学( 1981 年) 、沈阳航空学院( 1981 年) 、同济大学( 1982 年) 、浙江大学( 1984 年) 、中国人民大学( 1984年) 、北京大学( 1986 年) 、华中理工大学( 1986 年) 等相继成立"艺术教育中心"或"艺术教研室",并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和设备,培训专门教师,掀起了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浪潮。1995 年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始我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
在国外,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也很重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及许多先贤很早就意识到了艺术教育对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艺术教育和教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美国大学艺术课程的种类由内容单调发展成为丰富多样、结构合理、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课程体系。美国普通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实行的通识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专业素质高,并且注重艺术和社会、文化的联系,反对功利主义。同时美国高校在各自的校园内极力营造艺术氛围,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和活动,让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每一位在校学生都有欣赏艺术的机会。
美国的高校不但综合性强,而且艺术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开设的美术课程不仅涉及面很广,而且有相当的深度,人们对面向高校全体学生的美术艺术教育习以为常,并不感到特殊。这也是美国大学艺术教育相对发达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艺术教育在美国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已半个世纪以上,在美国高校得到了高度重视,各校都有专门负责艺术教育的部门,也有专门的组织管理工作,因此确保了艺术素质教育的正规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