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在中国古代散文的研读指导中,侧重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散文中存在的类比思维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拓展作文选材的视野。就具体做法而言,有如下几个步骤。(1)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让学生初步了解“类比”的概念。(2)通过对《游褒禅山记》的阅读,让学生理解类比思维对于拓展思维视野的作用(思维视野的拓展,是学生作文选材视野拓展的一个重要前提)。(3)通过讲析“割断欲望之绳”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用类比联想拓展作文选材视野的关键。研究对象
43中高一4班学生。
3、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1)20xx年10月底,为研究的第一阶段,分析学生作文选材视野不开阔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2)11月上旬和中旬,为研究的第二阶段,把《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教材中的)以及《游褒禅山记》(高中教材中的)等文章进行研读,让学生借助课文,理解类比思维、类比联想的概念。
(3)11月下旬,为研究的第三阶段,结合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以“不能没有你”为题,教师讲析用类比思维的方式拓展思路的方法。
(4)12月上旬,为研究的第四阶段,完成学生的后测、公开课等工作,并对这一研究进行反思和展望。
五、课题负责人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王娟,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43中一级教师,宣武区中语骨干培训3班学员。在任教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崇洋忘本之风焉能再行》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得北京市课改论文二等奖。2、《固本浚源方能使教育事业长青》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试验监控与评价一等奖。3、《究前车之鉴,思前行之策,方能确保前途无忧无惧》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试验监控与评价一等奖。4、《爱之深责之切盼之殷——在高考恢复30周年之际的反思与期盼》这篇文章发表在20xx年第11期的《中国教师》上。5、《殷切期望中国的孩子读〈论语〉》这篇文章于20xx年7月10日发表在《新京报》的C02版上。
六、本课题预期主要阶段性成果
1、结题报告一个
2、学术报告一个
3、公开课一堂
4、相关课件
5、研究日志
一、 问题的提出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英语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并将学习动机作为英语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之一。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英语学习动机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本文对学习动机进行深入探讨的目的所在。动机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研究学习动机对中学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教师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动机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现代心理学者比较强调内部学习动机,认为外部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的持久性方面差些,只有内部动机才能使学生具有长久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稳定的内部动机,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课题来源和理论依据
1、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积极从事相应的活动,并乐
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行为的积极性不高,为了避免失败及消极情绪的困扰,常常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甚至自我放弃,这必然导致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他的效能感。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2、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