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分析范文
《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提出“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的限制。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分析。
这一宣言正是“以人为本”精神在21世纪图书馆事业上的目标和要求。在图书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集中体现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视读者为我们工作的主体,以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创造优美与和谐的借鉴阅环境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自觉维护读者权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赢得读者认可和尊重,使图书馆成为大众直接获取知识的殿堂。
“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在本文主要指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读者。满足读者真实信息的客观要求,这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点,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也从以藏书建设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用户服务为主。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因为服务不是僵化的条文,也不是冷漠的循章办事。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首先要找到人性化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一、现代图书馆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主要问题
(一)理念:重科技轻人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的确给图书馆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也使不少图书馆人忘记了人文宗旨。一段时期以来, 自动化热、网络热、数字化热一浪高过一浪。先进的信息技术给有的图书馆带来的只是服务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却使读者服务变僵硬和冰冷,淡化了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公平的人性化服务的宗旨。这是图书馆人当前不能不冷静地从社会、人性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馆藏:重数量轻质量
受“ 以书为本”传统观念的影响, 似乎馆藏量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的惟一标准。于是一些图书馆不是作深入调查研究, 确切了解广大读者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 刀刃”上, 而是盲目地或凭采购人员的好恶采购文献, 导致复本量大, 文献利用率低, 造成资源浪费。
(三)语言:重制度轻人性
有的图书馆在标识牌设置上, 命令性的语言过多,如“禁止”、“罚款”等字,缺乏人情味,没有亲切感。读者进馆没有增加愉悦、宽松的心情,反而产生了诚惶诚恐的感觉。在语言表达词上“生、冷、硬”,缺乏亲切感,对读者也很不礼貌。读者看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盛气凌人, 以指导性和命令性的语气干涉读者的借阅选择。这些都淡化了图书馆的人文服务宗旨。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现代图书馆工作所关注的热点,也是图书馆未来服务工作发展方向。
二、树立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公共责任意识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靠纳税人维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它的公益性决定了它的一切服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是一项公众广泛参与的事业。其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从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目标四个方面阐明了图书馆的公共责任, 表现为 “ 有效地利用所有资源,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终极目标”。要求建立“ 以人为本”“、社会需求为上”的理念和“ 开拓创新”的意识, 全面整合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服务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和社会协作, 提升图书馆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份额和影响力。这种公共责任意识的树立至关重要, 它会使每位公民平等、自由、无偿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得到保障, 使一切有悖于公共责任的行为举措都被判定为对读者文化权利的侵犯, 而受到批评和谴责。
三、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工作
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中,正是读者的种种需求催生出了图书馆的各个职能部门来为读者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因此,读者是促进图书馆变革的源动力。在图书馆工作中,读者既是主角,又是图书馆工作的终极目标。图书馆的一切决策和变革都取决于读者的需求。同时,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面对多层次化和多样化的读者需要, 对读者服务工作也提出挑战。随着图书馆的建筑美学、读者心理学、阅读环境学等研究的日益被重视, 读者在图书馆应得到的不是单一的文献信息需要, 而是知识宝库中的多重精神需要, 如美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