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音乐

(优选)音乐论文15篇

时间: 2024-07-04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优选)音乐论文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音乐论文15篇

音乐论文1

  城市是商贸、消费、教育、服务的集聚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有偿文化消费的需求分析,是城市合理构建与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这就需要研讨该城市一种“在地性的”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方式———有关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探讨文化如何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滋养与发展,并纳入区域规划。大规模的城市体,也意味着是高等院校的集聚之选。高等院校的建筑群落,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同时也常常被作为文化性地标,她们在现代城市发展的多层次建构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席位。浙江音乐学院作为典型的建设案例,无论从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营造,还是校园公共艺术与公共导视系统设计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文化艺术特色。该项目的理念与设计实施,尤其是其力求作为浙江文化地标的诉求,其对城市环境的创造性手法,都值得我们展开分析。

  1地景构建———山居

  在谈到浙江音乐学院的建筑与规划之前,我们先把规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就是在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中,多以“三横三纵”“一圈一轴两线”等为概念模式的规划。在此我们将其命名为“蓝图式规划”,即考虑各区域安排中,人群进行各项活动时的效率因素。在各区域的人群活动功能定位基础上,配比空间、能源、交通……以上这些都重在考虑实用、高效、便捷。这类习以为常的规划与思考模式,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福特汽车工业流水线。即通过计算与分工,将各功能区域匹配在快速运转的工业流水线上,它集中体现了生产方面的集约、高效。从此,直线纵横的结构方式也就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范本。功能主义生产方式类型的城市建设,使得在一般的城市区域内,建筑成行排列,环境成为穿插其间的附属物。另一类,区别于“蓝图式规划”的,则是更加强调历史性积累的建设规划。此类规划的成型,从山、地、河流的地理条件约束开始,随着人群传统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了与生活、风俗、历史等更多相关内容相联系的建设成果呈现。这类成果更为生活化,具有丰富的地域性和具备文化意蕴。我们在此称其为“有机生成式规划”。浙江音乐学院在规划与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方面,对前两种分类作出了综合性的考量与应答,在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地景的概念。即参照上述“有机生成式规划”,在考虑功能安置的基础上,追求表现方式,力图产生有机的、劳作中的、一种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并充满生命力的地景。所谓地景,自然景观与建筑的融合可粗略的分为有机可生的地景概念和设计性的地景概念。有机的,又称作劳作中的,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充满生命力的地景,对应前述“有机生成式规划”概念;而设计性的,是一种人为营造的,让“自然”努力适应建筑的地景,也出于前述“蓝图式规划”概念。虽然设计性的地景在初步成效上可能会更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无论从建筑还是环境的自身生长发展来看,有机的结合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

  自然融合形成的地景概念主要由两个因素组成,即外部环境与建筑本身。而两个因素融合构成的地景概念也因此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选址环境(包括对于环境的利用、保护、破坏情况),建筑本体(建筑形制与构成),以及两方面考量的综合处理,相互融合。因此对于音乐学院建筑的地景面貌分析就可以依据这样的逻辑来进行。建设中的浙江音乐学院,建筑群有机地融入群山环抱的地形环境中。

  (1)其外———山水环绕,因形就势。音乐学院选址转塘镇象山,群山环抱,曲水蜿蜒,环境宜人。音乐学院落成的思路也紧扣“钱塘山水,富春山居”的地理意向,充分保留原有地貌形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保留更多原生态储量。从基地原有的自然肌理上,梳理出“经络”,依脉络布局来“生发”建筑,既不会破坏原本的自然环境,也让在自然中的音乐学院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点无论对于学校还是音乐、艺术这样的概念来说都无疑是十分宝贵的。

  (2)其本———庭院错落,面貌纷呈。由环绕的道路与水系,串起每一处聚落式庭院建筑。建筑依各教学院系的专业取向各呈面貌,大型教学建筑中,穿插廊道、亭榭,从而造就出层次丰富、多彩纷呈的艺术气息。建筑的材料与取色尽量贴近中性色彩或原色,减少了工业与人工的冰冷感,使得建筑面貌更加原生态,更好地与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

  (3)其间———有机地景,相辅相生。造校园不止在造屋,更重在造境。将景观按公园、庭院理出层级关系,从草坪林带、果林到院落园景与花池矮垛;从开放包容的户外逐渐到隐秘独享的中院;从疏朗大气的共享性到宁静亲切的相属感,既可眺望期盼,也宜于凝神思索。这样的环境与造景,使得在环境中的人,产生不同的情境体验,浙江音乐学院夜景,两个建筑单体与地景相辅相生。

  2公共层级———音院

  公共性建筑的另一大要点在于“公共性”。简单的三个字,却是指人与人交流活动的不简单。人的成分越复杂,交流越多样,越需要这个公共场所中可能涵盖更为丰富的公共层级。而公共层级越丰富,建筑所要承担的.功能性职责就越复杂。在设计环节中理清这些层级,可让空间在公共性的建立上产生更多的积极作用。

  2.1校园公共层级的分析

  校园无论从物质还是从人的角度,都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环节的公共性问题。如何来为复杂的校园中的公共关系进行层级划分呢?公共层级的划分依据是明显的人群关系,校园中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大学校园不仅包括教学活动,还有一大块是学生及部分教职工的食宿生活,因而在校园内部环境里还有后勤、医疗、管理、服务等人群,增加了人群关系的交集选项。但无论如何复杂、如何细分,它们都是在校园环境内部,即小环境内的面对面的一种日常生活层级的公共活动,即校园层级的公共性。对比日常的、内部的层级,则是对外的、校园与社会之间发生的城市事件,即社会层级的公共性。这样的人群交流会更加多样,如学生家长的参与、学生校际间同学朋友的活动,校园招聘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或者公益活动,甚至是学校的教学成果(尤其是音乐学院独特的教学内容,诸如音乐会、各类戏剧类表演、艺术展示交流等)对社会的展演等。这种社会性层级的活动就不再是校园内部的了,而是面向城市,甚至面向全国的、跨国的、国际性的,处在无限放大的公共空间中,它们甚至是很抽象的互动交流,早已脱离了面对面而具有的影响。基于从校园层级与社会层级两个大样,开始一系列对于校园公共层级的梳理,接下来对于每一层级的公共性活动在音乐学院这个实践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及应对措施,就可以有一个相对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2.2音乐学院校园公共层级问题的应对

  依据上文分析的公共层级分类,首先来看日常层面。南区学生公寓周边对应学生服务的生活区广场街道设计,提供了解决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超市和活动空间。艺术工程学院与文化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相连设计,建筑各体量间的夹角空场也为非表演艺术的师生提供了休憩、活动的主题性场所。北区戏剧学院与舞蹈学院共享的活力中心,为表演类学生提供了晨练、小型表演活动的场所。中心广场和景观湖则为音乐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情景相融的极佳练习场地。然后,从社会层级来看,学院作为音乐教育场所的特例,舞台表演、露天表演以及媒体宣传等多方内容的要求被植入设计的诸多环节,使开放性和自由交流均得以展现。南北两个主入口,即北入口七玄汇音广场和南入口水乐礼泉广场,是带有音乐特点的大型公共空间,作为浙江音乐学院的外形形象与入口形象。入口,是外来者第一眼的感受,也是离开者最后的印象。它意味着频繁往来者最熟悉之形,是精神家园所在。前来了解学院的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参加每年艺术招生考试的考生,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典礼,或许都会将这里作为合影留念的地方。南区的下沉式体育广场,一方面承担着在校生日常的田径、足球等体育运动,年度运动会等大型竞赛活动;另一方面,下沉式的看台,结合体育馆为背景的主台设计,使其成为能够接纳社会大型公共活动(如西湖音乐节等)的可能场所。北区山音剧场是音乐学院面向社会服务的音乐厅、剧场和影剧院所在的位置。这里必将成为未来社会活动及校园活动交集丰富的场所。中心欢跃音阶广场是音乐学院独有的公共广场空间。音乐与表演专业在民间有着在露天公共场所表演的传统,艺术成就了场所的文化性与公共性,欢跃音阶广场则为艺术形式的传统在场所上给予条件。整个园区规划中,各个分院在一楼独立设置文化展馆:音乐学院、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艺术工程学院、文化管理学院与人文学院各具特色的展馆,展现了各自艺术学科领域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并从整体上相互联系,构建起浙江音乐学院这所“音乐的博物馆”。

  3灵活开放———多义空间

  如果从领域上来看,前述两个问题———建筑与景观和公共性层级划分———前者是纯建筑学的问题,后者则是任何学科都可参与、都不得不参与的共同性问题。如果前者还可以通过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设计进行基本的解决完成,后一个共通的问题却是设计需要克服局限来努力筹划的。如前所述,公共性层级的划分是依据人与人活动来进行的,是人的问题,而前期这个问题的最终成果,也是参与到其中去的人。设计作为一个直接与物质环境相联系的存在,前期只能对解决问题提出一个假设、条件、可能性,这却恰恰是现当代设计的一个不可放弃的任务。当设计从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它的身份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艺、工具,而是拥有了自身的思考和灵魂。现代设计的指向性并不是直接解决问题本身,而是提供一些可能性,即在功能性设计目的中添加可能性。这里提到的“功能”不是狭义功能主义概念中的那个同音词。在建筑设计,尤其是公共性建筑设计中,单个场地符合单个功能条件是低级的、机械的、落后的功能主义;而多义空间,才是现代设计理念中的核心概念。空间在新一代的设计师手中拥有了多元性、混合性、复杂性和更多的可能性的特点。建筑物是死的,但是其所承载的功能与职责这些牵扯到人的内容却是活的,僵硬地划定区域单一职能的设计思路在面临开放社会的开放性时显然落伍。因而在新空间定义下,对于空间的多重利用以及对场地的重新诠释也是音乐学院建筑与规划的闪光点。例如:中间区域林荫休闲花园中的音谷云廊,结合钟楼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遮风避雨的休闲空间。云廊南北兼顾的均好位置,也将成为未来公共信息发布的中心位置。它可以承担新生报到、学生会纳新、校园招聘会等活动并作为其内容信息平台。北区戏剧舞蹈楼之间的古台新韵,是将老戏台在此复建。既活态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学生与社会表演团队交流实践提供了平台。学生是最富有不确定性的人群,打破死板的框架,撕掉固定的封条,层出不穷的创意与对旧有事物的全新定义本就是艺术类学生的擅长,更是艺术教育所期待他们去做的事情。功能灵活多变的校园与建筑设计寻此线索,为学生们的创、思提供了铺垫。

  4结语

  当代的社会是一个分工日益细化的社会,却又是一个在人们潜意识里不断杂糅的社会。设计更是呈现出更多其历史上不曾出现的复杂面貌:多样性,深刻性,等。对于处在当今时代定义概念下的设计环境,公共建筑设计尤其是有着一定特殊地位和传统的校园,在其设计环节将要面临的不再是“符合一般规格的宿舍大小是多少我就来做多少”或者“每个校园的体育场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我也来”这样按部就班的任务了,没有标准是现今设计的语境。如何针对与学校传统以及学校自身教学内容的特性与校园环境的个性化特征,将空间活用、功能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丰富更具内涵与意韵的选择,成为校园设计区别以往的着力点。音乐学院在建筑设计一个院校的同时,注重对于散点式成长地域中一个文化单元建设的筹划,对于一个艺术院校独特的建筑设计形式的探索,以及文化点之间文化与地域之间互生的探寻。我们对于浙江音乐学院校园设计的文化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果的展示,更是希望能够在艺术性校园建设、文化单元构建及文化区域的影响方面,提供一个更新、更有益的案例参考。

音乐论文2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华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这种形式,需要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华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华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华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中华民族音乐的形态。

  2、中华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古典吉他的特点。

  1、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实践。

  1、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乐曲。

  2、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3、依据分析探讨古典吉他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实践规律。

  拟达到的目的:通过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华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华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古典吉他曲目风格的发展,并通过古典吉他演奏的中华民族音乐促进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播。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20xx年3月收集论文资料,开始写初稿。

  20xx年4月-5月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20xx年5月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20xx年6月完成论文《古典吉他演奏中华民族音乐的实践》的撰写。

音乐论文3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从感性体验入手,认识了解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探索音乐艺术的特征(第一课时),高中音乐启始课。

  二、通过听赏及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通过听赏及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审美情趣(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一、《祖国颂》混声合唱(第一课时)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颂歌体裁。全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共分三部分。

  全曲通过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人声音色的变换及和声的运用,将歌曲的情绪表现得畅快淋漓。

  二、《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

  约翰·施特劳斯作曲。乐曲由引子和五首小圆舞曲及尾声构成。此曲音乐形象鲜明,而其造型因素在引子 中尤为突出。连续涌现的五首小圆舞曲各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在五首小圆舞曲之后是结构宏伟的 尾声。在这里,作者大胆地引进了一些新的主题素材,并将前面各段圆舞曲中的旋律以新的面貌出现,把欢乐 的情绪推到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音乐论文《高中音乐启始课》。

  三、《欢乐颂》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合唱部分(第二课时)

  这首合唱是贝多芬依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写成的。内容反映了贝多芬时代人们的.政治愿望:“ 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

  《欢乐颂》主题的最后一次变形用四重唱来表达,后来因加入合唱,情绪更加热烈。此时,音乐的速度在 加快,打击乐器重又加入,从而爆发出更大的威力,欢乐笼罩着一切,合唱和乐队一起怀着极度兴奋的激情, 赞颂欢乐,并号召万民拥抱起来。最后,这部宏伟的交响曲在歌颂全人类团结友爱的乐声和胜利的欢呼声中宣 告结束。

  课时:

  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进而初步理解什么是音乐艺术。

  教学方法:

  以听赏为主,对比、分析、讨论相结合,并用电脑作曲系统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像机、电脑、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

  二、正课29'

  1.音乐要素(板书)

  (1)节奏:请学生跟老师敲击几种节奏, 并说出它们所表现的情绪。

  听赏:合唱《祖国颂》

  提问:说出第一部分的节奏特点及所表现的情绪。

  老师根据部分学生的回答概括:男高音声部领唱时节奏舒展,表现了豪迈的气概,接下来三声部合唱呼应 的部分,节奏明快富有弹性,表现了积极向上,奋进的情绪。

  第二部分:节奏和缓,句法悠长,表现了一种赞美之情。

  提问: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音乐论文4

  一、新体系的概况与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从资料和已掌握的信息来看,年轻而富有生命力的新体系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未来。

  1.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20xx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改革音乐素质教育,创新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已被列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国家级试点项目。并于20xx年开始,分期分批面向全国普通音乐教育师资进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和推广工程。自20xx年1月起,该培训项目因成效卓著被正式纳入《教育部、财政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20xx年8月还增添了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全面、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以便不断完善音乐教育教学新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由此可以看到国家的改革决心和投入力度。

  2.新教材的编写情况

  已经出版发行并试用的教材有:

  (1)高建进编写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小学一年级上、下册)该套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童谣、儿歌等简单音乐元素和简单音乐情绪、音乐情感入手,逐渐过渡到民歌、名曲,直至情感更为丰富、强烈,有审美深度的较复杂乐曲。

  (2)匈牙利的凯特琳柯斯编著的《歌唱基本素养教材1》,该教材的核心在于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目前供普通大学生和音乐学院的学生使用。虽然教材只编写了一小部分,但他们仍在夜以继日地按计划、分步骤地编写供各个年级使用的新教材。3.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完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已开设了多门国内空缺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的新课程,填补了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的空白。如《钢琴即兴演奏》《儿童音乐剧》《音乐的读与写》《音乐与动作》等在初步认识和了解了新体系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当务之急是如何灵活应用的问题?我想课堂实践是最好的途径之一。

  二、音乐律动的应用

  音乐律动是音乐的体态动作表现,是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联动,其主要教学功能是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动作显化,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情感体验。音乐律动是与音乐运动同形同构的身体运动,学生容易掌握。这两种运动都是处在显现的,一个能听见,一个能看见,不像情感运动是主体内在的。既看不见也听不到,学生不容易掌握。由于律动除了能引起视觉还能引起主体动觉,而主体律动动觉可以和主体音乐听觉一样同形同构地引起主体的情感律动,所以律动可以与音乐共同产生主体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比单独由音乐听觉引发的体验要强烈。音乐律动经常作为实现和强化学生音乐体验的教学手段。在强调学生情感体验的新体系教学中,往往把音乐律动作为音乐教学的入门内容。爱国歌曲《十送红军》的律动教学内容如下:

  1.聆听音乐,建立音乐律动基础经验

  在律动教学中,音乐起到了诱导与激发情绪的作用。学生要做富有表现力的律动,必须首先学会注意聆听音乐。这种注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听音乐音响的注意;二是对自身肢体运动的注意。也就是说,律动者要注意聆听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速度、乐句、音色等。要能熟悉这些音乐要素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运动,要在感知音乐要素的时候做出走、跑、及拍手、摇摆等动作。《十送红军》的音乐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全曲共分为六大段,其中有三段是采用相同的旋律写成的。六段的结构是一致的,每段分别由六个小分句组成,结构呈方整性。旋律音高分别在中、低、高三个声区逐一呈现,起伏而有变化。全曲都采用二四拍,强弱富有规律,并以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附点节奏为主。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乐句中的间奏音乐,其实那是休止符节奏的填充,此处要做到心中有数,把稳节奏,找准强拍。歌曲的速度虽然很慢,但蕴含的节奏律动感还是很明显的,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完成最初级的律动经验。如:稳定拍、重音的周期与转换、舞线、乐句、呼吸、空间与方向感、能量释放与控制等。

  2.打开身体,进行音乐律动表达

  “闻歌起舞”是人随着音乐律动的本能反应,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克服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学会用肢体对音乐音响作出快速反应;同时进行身体各部分的有效配合,并把握住身体的紧张与放松,最后达到对身体的控制,使自己整个身体融入音乐的紧张与放松的节律中去。《十送红军》的律动设计:教学对象是具有初级舞蹈基础的大学生,采用的是舞蹈性律动教学,但编排的动作难度不大,类似于广场舞,遵循的是易学、好记的原则。主体音乐共有六段,每段都是24个小节,其中以四个小节为一个八拍,因此每段都要设计六个八拍的动作;并且要注意在每一个八拍之后稍作呼吸,此时可以变换动作或是方位,以免动作重复,加强音乐律动的灵活性和观赏性。具体做法如下:在歌曲第一段中,先让学生用双脚随节拍走动起来,然后加进双手动作,包括托举、挥手等动作,当手、脚能配合一致,就再加上头部及脸部表情,尽量做到眼随手动,有一定的表现力。“三送红军”那段中,因为音乐的音区有变化,是在中、低音区出现的,因此动作设计要稍作变化,并配合歌词中的.撒种子、拉手等内容,加进一些下蹲、屈膝动作。“五送红军”是女声齐唱,可以加进一些体现女性柔美、温婉的动作。如慢速的旋转、扭腰等。“九送红军”那是一段男高音独唱,在高音区的音调更加高亢、嘹亮,律动的幅度应适当加大一些,可采用十字步、扭秧歌动作,会使得情绪更加高涨、气氛更热烈。最后那段是混声齐唱,动作要整齐、大方,末尾一句应逐渐放慢,最后做一个挥手的造型动作,让人始终沉浸在依依不舍、难以忘怀的情节中。

  三、即兴表达的课堂实践

  所谓兴是指人的情绪,即兴的意思是指按人的情绪进行音乐活动。情绪的来源是主体的思想、心情、处境和客观环境、事件、时机的影响。音乐活动包括:律动、歌唱、演奏、创作。新体系进行即兴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四、结语

  通过运用新体系的两项新内容教学,课堂中有了一些新变化:打瞌睡、玩手机的学生几乎没了,因为在进行音乐律动教学中,改变了原来上课一直是坐着的姿势,而现在要做运动,没功夫和条件回到从前较懒散的学习状态去,这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改革。并且学生认为律动好像是在做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能唤起他们的内心共鸣和参与热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有了明显的变化。另外,在即兴创作环节,针对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差的现象,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去训练和培养他们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找到音乐学习的本质,实现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新体系中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地在课堂和艺术实践中去研究、探索和总结;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音乐工作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早日实现音乐教育改革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音乐论文5

  一、音乐表演中的音乐想象

  音乐想象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一种音乐作品的意境领会和情感体验都离不开表演者对作品的想象。表演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听众就更容易从表演者的具体表演中感受到作品的音乐情感与意境。例如,著名音乐作品《高山流水》起源于一则音乐故事。据《列子汤问篇》记载,古代一名琴师伯牙喜欢鼓琴,而钟子期喜欢听鼓琴。当伯牙鼓琴时志在高山,钟子期就会说:“善哉,巍巍兮高山!”当伯牙鼓琴时志在流水,钟子期就会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从伯牙所弹奏的琴曲中可以理解到伯牙的所想。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想象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性。伯牙鼓琴体现了演奏者的想象,钟子期的理解体现了音乐作品欣赏者的想象。而正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音乐想象,激发了音乐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的音乐想象。一位著名的音乐表演艺术家,纵使面对一些纯音乐或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也会通过丰富的人生体验对作品的情感和诗意内涵进行想象,从而将音乐作品生动感人地呈现在听众面前,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

  二、音乐表演中的临场直觉

  经历过音乐表演的人,都会经历临场心理调节对音乐表演的特殊作用。音乐表演具有转瞬即逝的一次性特点,其表演过程不能重复,也不能进行补救。因此,演奏者要想在临场表演中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好,就要充分把握和调节好自己的临场心理因素。音乐表演者在表演中首先要做到全神贯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倾注全部热情进行音乐表演,才能够保证稍纵即逝的表演得到最好发挥。其次,克服临场紧张怯场的心理,不要过分祈求自己的表演效果一鸣惊人,要通过充分练习掌握所表演的曲目,增强自信心。最后,要经常实践演出,从心理上适应喜爱音乐表演的环境,从而避免临场紧张的.状况。另外,音乐表演中的直觉是通过敏感、直接而不依靠语言概念来领会音乐的能力,也叫做音乐感。直觉是表演者通过对不断变化的音乐运动形态进行把握,运用内心听觉在头脑中勾勒出音响运动图像的一种能力。这种直觉能力也被称作“本能”或者“无意识”,这种能力需要在遗传基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努力和培养才获得。因此,演奏者需要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直觉培养和锻炼,从而发展自身的直觉能力。

  三、结语

  总之,良好的表演心理,不仅可以推进音乐表演者的创作,促进音乐作品的推广,而且能够带给欣赏者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愉悦感,促进音乐表演的繁荣与发展。

音乐论文6

  摘要:文化馆在进行音乐辅导过程中,应当注重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的核心是丰富被辅导者的审美情感体验,提高文化素养,达到一定的品位。为此,我们在音乐辅导教学中首先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群众文化辅导的规律,培养群众文化声乐骨干力量。

  关键词:文化馆音乐辅导审美教育民族音乐情感培养

  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它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传统,风格与特色。在文化馆声乐辅导中,通过视唱、欣赏、歌曲练习等手段来培养声乐骨干的民族音乐情感,丰富他们的民族音乐知识,热爱民族音乐,籍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要使学生们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要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就要让学生们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兴趣。我以为,要让学生们做到三个学习。

  一是学习各地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民歌,激发学生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传统丰厚,民族性格千差万别,各地的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题材和内容也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饱含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新疆民歌的欢快活泼,藏族民歌的辽远高亢,陕北民歌的热情奔放,东北民歌的质朴豪放,江南民歌抒情婉转,内蒙民歌的舒展粗犷,中原民歌的雄浑自然等等。了解了这些,我们在学习东北民歌《小拜年》、山西民歌《绣荷包》、江苏民歌《茉莉花》、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等,都会激发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是欣赏民族器乐曲,培养声乐艺术骨干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我国优秀的民族器乐曲十分丰富,传承久远,独具特色,优美婉转,动听感人,余音绕耳。二胡曲《二泉映月》、古琴曲《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笛子曲《早晨》、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等,这些优秀的民族器乐曲,成为我国民族器乐曲宝库中的经典。欣赏这些器乐曲,会让学员们更深刻透彻地感悟作品的思想精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音乐情感。

  三是学习有代表性的民族歌剧和地方戏曲,加深声乐骨干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我国民族歌剧是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表现力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族歌剧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的选段、选曲,既可以了解民族歌剧的形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对于地方戏曲,更是我们民族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评剧《花为媒》等中的.优秀唱段,也是我们民族声乐中的经典。 二、遵循规律,扩大视野,让声乐骨干更多地熟悉和掌握民族音乐

  文化馆声乐辅导干部在教授声乐知识过程中,要遵循音乐艺术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和人文性,不断引导声乐骨干在对音乐的感悟、体验、表达和积累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更多地熟悉和掌握民族音乐的精髓,为民族声乐的普及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以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丰富自己。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讲授音乐作品、乐理知识、戏曲知识的时代背景、作品特色、艺术风格,以及音乐家的故事等知识,丰富文化知识,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其次,在音乐意蕴的领会中感悟文化内涵。

  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让自己的学生广泛地领略民族音乐的意蕴,让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表演、体验,把自己对声乐意蕴的领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在自主的音乐表达中解放思想,张开自由想象的翅膀,激发创新的意识,自然而然地领悟音乐所带来的民族文化内涵。

  第三,在学习民族音乐培养民族音乐情感的实践中扩大文化视野。

  音乐无处不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教育资源,组织音乐实践活动,比如搜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参加民族民间音乐活动,让我们的声乐骨干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扩大文化视野,让民族音乐情感像血脉一样溶入他们的的血管之中。

  第四,在对民族音乐的感悟中增强文化意识。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意合性"的特殊语言。"意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学习不能靠条理分析来掌握,而是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体验,要穿透音乐,领会音乐背后的形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文化意蕴。随着感性认识的丰富和感悟能力的提高,会使声乐骨干们逐步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民族民间的音乐宝库为我们群众文化音乐工作者进行声乐辅导,普及提高群众音乐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的养料和可资学习的教材。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支撑。当然,我们也要学会选择,学会有针对性地面对宝库中璀璨的珍珠挑选出来,让声乐骨干们去学习并且学会欣赏,而欣赏正是让同学们掌握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对民族民间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文化馆声乐辅导干部的能力和视野也是有限的,我们也必须在辅导教学中学习,在辅导教学中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比较合格的文艺辅导干部,让我们民族的音乐情感扎根在心中,让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

音乐论文7

  【摘要】区域性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进步发展的精神寄托之一,是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内在驱动,也是与其他精神文明有明显区别的特征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音乐的相关阐述,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区域音乐;研究区域性

  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进步发展的精神寄托之一,是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内在驱动,也是与其他精神文明有明显区别的特征之一。那么,到底区域性音乐文化应该如何划分?研究区域音乐文化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区域音乐文化的研究呢?本文笔者将通过区域音乐的相关叙述,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和思考。

  一、区域音乐的定义

  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狭义地讲,区域音乐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对发生的所有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整体研究,探求其区域音乐文化特质;广义上来说,区域音乐是针对某一特定所属群体所拥有的音乐文化研究,这一特定的群体往往居住在一个相连的地理范围内,或通过拥有共同的某一音乐品种使得出现多地点多场所的诸多音乐现象,这可能与历史上由于地理或某种因素而被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或随着历史变迁或某种制度促使一些人依循不同地点在相同的线路上来回流动密切相关,这些场所又通过活跃期中的音乐文化行为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显示出共同的区域特征。[1]区域音乐的定义决定了我们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可能全面涉及、面面俱到,而且区域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区域音乐研究的繁杂性和专一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正是由于区域音乐的这些特征才使它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才能汇聚成中国千姿百态的区域音乐文化。

  二、研究区域音乐的重要意义

  区域音乐的调查和研究,是近年来民族音乐学田野考查实践的重点和核心,也是对民族音乐学经验研究的尝试与实践。因此,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区域音乐是了解所属区域音乐、文化背景和审美标准的重要方式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及其所处文化环境、共生环境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音乐本身、与音乐有关的行为,还包括与音乐赖以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关系。[2]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研究区域音乐不仅能了解当地的音乐,更能通过音乐来研究区域音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例如,对山西晋东南地区的上党梆子进行研究,我们不仅能从这种区域音乐的调查研究中了解上党梆子的音乐调性、板式和经典曲目等音乐形态,更能从对它的研究中了解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二)研究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需要,是民族音乐学

  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途径,是民族音乐学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中国的民族音乐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大花园,里边盛开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花,它们有的在劳动人民精心呵护下盛开着绚烂的花朵,有的却在斗转星移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凋谢。这不仅渗透着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态各异,也透露出我国的区域音乐亟待挖掘,更表明了研究区域音乐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研究区域音乐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唤醒和激发民

  众自觉保护意识和传承发展区域音乐文化的迫切需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延续,是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结果。由于我国历史特殊性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冲击下,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走向灭绝。因此,区域音乐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发现、继承和保护中国珍贵的民族区域音乐,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和研究区域音乐文化,结合当今社会的变化,来发展和促进中国的民族音乐学。

  三、区域音乐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区域音乐文化传承途径

  人类创造了文化,也有权利和义务享有和继承文化。对于区域音乐研究的发展就应该是首先要把民族区域特有的和濒危的音乐文化继承和保护下来,然后在承接过去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音乐。同时,我们必须通过相关的方式和途径来传承我国的区域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促进和提高区域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而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的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一)提高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区域音乐文化的意识,加大区域音乐研究的田野调查

  社会变迁中的民族音乐,面对着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等不同文化的冲击,我们一定要提高保护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在当今多元化的环境下保留自我,或进一步学习、适应、吸纳或扬弃。同时,加大对传统区域音乐的研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和老师的指导下有很深的启发和感受。因为“局内人”对自家文化拥有最终解释权和话语权,研究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区域音乐,再加上家乡生活的积淀,这样肯定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否则,如果涉及自己不太熟悉的区域音乐,这样的难度会加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加强区域性音乐文化教育,保证中国传统区域音乐文化的延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传统民族民间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加强,区域性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传承民间音乐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我们对区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有限,再加上科技发展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加强区域性音乐文化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国家的政治干预是传统区域音乐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有力保证

  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组织相关表演和演出等途径来促进区域音乐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同时促进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成果,这从我们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中可以看到许多例子。

  四、结语

  区域音乐研究是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途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域的区域音乐文化构建了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整体架构。如何通过区域音乐的基本规律和文化特质的研究,反映区域音乐的应用性和对区域发展乃至中国整个民族音乐学发展的作用,是民族音乐学关注的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206-207.

  [2]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xx:61.

  [3]杨红.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20xx(4):104-111.

音乐论文8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功能人格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

  论文摘要:音乐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音乐本能是人的潜能之一,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通过音乐潜能的挖掘,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学生的音乐教育是育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本文从学生的人格、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四个角度来探讨音乐的教育功能,为培养合格的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奋斗。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它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特定的精神内涵,用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音响结构形式。如何找出一种适合于现代中国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形式,通过“音乐育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摆在大学生成才教育工作者面前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音乐可以创新大学生的人格

  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甚至是学校教育都十分紧密。大学生的优良人格是未来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至关因素。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创新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锻炼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技术人才。音乐教育可以摒弃当代大学生思想深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净化、升华大学生的内心灵魂,通过音乐教育创新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对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非常现实的实际意义。

  二、音乐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道德素质反应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一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反应了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以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音乐可以加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培养中的核心要素,通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一门专业技能,在某一领域能显现出自己的特长。专业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音乐的获得为专业素质的获得提供支持,音乐教育能够非常好的促进专业素质的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让自己的大脑得到休息,在艺术形式中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修养是现代艺术领域的一个观点。通过音乐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通过右脑功能的开发,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音乐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会显得暗淡。智力的发育同人的精神状态是密不可分的,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智力较好的发育,相反,每天萎靡不振,事事漠不关心,很难保证智力的正常发育。因此,音乐育人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平衡,健康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大学生培养中最突出的素质,通过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发挥自己应尽的责任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人类的进步需要思维创新,创新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源泉。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人类的思维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思维,与自己的专业素质相关,另一种是艺术思维,是自己的生活素质,这两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只有两者处于一种协调的地位,人的思维或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就体现在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统一。通过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和敏锐眼光培养学生的专门敏锐眼光。通过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高度的注意力、渴求配合的默契,加上自由翱翔的想象力,奏出和谐、壮美的乐章。

  音乐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的教育功能通过专业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体现。我们每个人通过音乐这种比较形象、比较直观和比较感性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直觉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和利用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从审美对象中汲取美的价值和力量,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形象化,想象力变得丰富,还可以把受教育者融入教育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主体性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耿家林.论音乐教育功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xx,24(4):11-13.

  [2]赵俊.浅谈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教育功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142-144.

  [3]王成来.区域性音乐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功能与意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xx(2):164-167.

  [4]张艺迪.发挥音乐教育功能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J].教学与管理,20xx(9).

音乐论文9

  在建设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中,高校校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部思政司关于20xx年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就已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实施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音乐艺术论文范文 艺术教育杂志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体。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能够达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达到的感化、悟化、净化等作用。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发展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应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分别定位为:以乐辅德、以乐益智、以乐促体、以乐怡情。

  现阶段,我国大学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所教授给学生的仅仅是将来服务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仅应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学术方法,同时更应具备全面的文化底蕴与个人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受教育者都培养成音乐家,音乐艺术论文范文 而是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文字、数字、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乐育人的`观点,他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以音乐为其学习的最终完结。《礼记?乐记》中对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也有着深刻的论述:“乐者,通过伦理也。闻宫音,使人温舒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好施;闻羽音,使人齐整。”因此,音乐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没有校园音乐文化的素质教育既是存在缺陷的,也是缺乏科学性的。

  那么,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如何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表演艺术,它表现的手段、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都极具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蕴涵着深厚的审美经验。

  普通高校实施音乐文化教育,目的在于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我国自古就有“闻其乐而知其德”、“以乐观德”的论述,审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之处,正在于音乐的声音形式同人的内心生活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音乐的审美优势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音乐艺术论文范文资料库学生之所以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音乐中的情感对他们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审美情感往往和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欣赏和理解好的音乐作品,如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唱词、高超的演奏技艺等,能够愉悦人的情感、引起共鸣,高雅的音乐还能够激励人心、振奋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在触景生情、借物咏志的音乐旋律中,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受到洗礼和提高。因此,对高校学生中实施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陶冶心灵,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音乐艺术职称评定人的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音乐思维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对人的大脑的启发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大脑右半球的刺激来实现,进而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伟大的力量。

  凡是杰出的科学家,都有很好的空间想象与形象思维能力。据统计,世界上多个领域的1000多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爱因斯坦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和钢琴手,他对古典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造诣。1905年,他发明狭义相对论时,正是在弹钢琴时突然灵感来临,便连续工作了两周而完成的。后来他曾说:“没有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他甚至认为“艺术使他比从物理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从艺术而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谈到:“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让我豁然开朗,受到启发。这是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美国两千多所大学中,就有一千三百多所大学设有音乐学院和音乐系,因此,音乐艺术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方式的拓宽、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再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稳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心灵,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学生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就必须使其生理健康与心理、精神上的健康达到和谐统一。

  基于以上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不少高校已经明确提出了“崇尚品位”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方向,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坚持“以音乐教育活动为龙头,努力提高师生的音乐素养”的方向,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例如:开设音乐欣赏课、举办校园艺术节、进行爱国主义合唱比赛、校园原创歌曲大赛、建立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举办高雅艺术、古典音乐进校园活动,邀请艺术家到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音乐艺术交流,组织合唱队、舞蹈队、铜管乐队、交响乐团,运用各种表演形式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空间,达到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满足学生精神需要、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论文10

  【摘要】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音乐素养是我国各类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并且,音乐理论是培养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得到加强的一门必要学科。在本论文中所指的音乐素养主要是针对幼儿的层次较为浅薄的基本音乐理论,需要钢琴老师运用浅显易懂并且诙谐有趣的方式讲解给幼儿以及青少年儿童。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育;音乐素养

  一、音乐素养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素养是钢琴学习的调味品。

  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能够使枯燥的教学和学习充满趣味。过分强调技能的掌握,缺乏音乐素养的润色,容易造成学生学习钢琴过程中的反抗情绪和疲劳心理。在《音乐生活》20xx年10期的“谈音乐素养对钢琴启蒙教育的影作用”一文中谈到,“缺乏正确的音乐素养教学的支撑,钢琴启蒙学习就成了枯燥的反复的机械的动作练习。”确实,一些孩子学习钢琴,往往只是为了每年夏天的考级而练习,一年内下来能完整谈完的曲子不超过十个,除了一纸证书,几乎没有关于音乐本身的收获。在功利的动机和目的下,钢琴启蒙教育只能是无奈了。常年累月的手指基本功训练,老师强调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数量,家长们对学习进度的关心,这些都促成了音乐素养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缺失。掌握技巧确实需要反复无常的练习,但是人,特别的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力是有限的,过分强调训练的时间和数量上的强度,非常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大脑的疲劳从而使钢琴的学习变成一种机械的手指跑动,在这种情况下钢琴学习不但不能提高人的音乐才能,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对钢琴学习的厌学心理并且迁移到其他的学科上去,这样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二)音乐素养可以提高钢琴学习的效率。

  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的学习能够提高钢琴启蒙学习的效率。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在还没有了解乐曲创作背景,作品风格,音色的处理,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曲子的调号的前提之前,学生就开始视奏,这样一来,一是毫无美感而言,往往也出现一大堆识谱和节奏上的错误。甚至在弹错了之后,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继续错误的练习,这一点是着实可怕的。在教育家应诗真的钢琴教学法一书中提到“学生对谱的效率很低的原因是在视奏阶段只是照本宣科,对于乐谱当中的调性、和声以及曲式等一些基本乐理知识模糊不清。”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讨论的是幼儿钢琴教育,不能把音乐素养等同于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音乐素养,但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在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就应该注重音乐素养的导入,让学生有理论的概念,学习钢琴不仅仅是乐谱上的那一点音符,不然就会出现上文中讲到的教学误区和学生的练琴瓶颈情况。

  (三)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的学习可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在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一书中提出“音乐应该有起伏,有强弱。”一方面,音乐力度上的变化需要通过手指的控制力来体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学生需要了解乐曲的结构,乐谱中出现的强弱记号以及背后所代表的音乐感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弹奏一首乐曲的最终目的是要感受音乐,向观众表达这种音乐中的情感并且能让观众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可悲的是,学生往往没有音乐审美能力,对于古典乐曲没有模仿能力,这是我们钢琴教学的一种失误。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能看到,弹奏的非常流利的学生,手指基本功已经超过了同龄人的水平,甚至可以演奏古典名曲,但是在他们弹奏的乐曲中却不能感受音乐本身的美感和音乐所要表达出来的艺术意境。

  二、我国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音乐素养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音乐的入门级学科,音乐素养反倒成了钢琴启蒙教学的边角余料这样一种角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大城市里的孩子大都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资源,深谙世事的父母知道,让孩子专业知识好只是孩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标准,但是并非唯一标准,要想在大城市里安家立命,出了优秀的文化知识,还得多才多艺,因此,学习一门乐器,尤其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成为大家的首选。但是本身学琴的动机已经功利性了,开始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学习钢琴原来是一个系统而繁琐的工作,包括要家长陪着上课,认真做笔记,下了课之后,还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着孩子练琴,对大多数家长而言确实有吃不消的现象,所以,就总会听到家长们托词说孩子不作专业的学习,只是业余练练琴陶冶情操,随之而来的便是松懈和敷衍,这种情况下的钢琴教学从老师的角度看上去就往往有心无力了,音乐素养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没有一定的时间人力财力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久而久之,老师的教学热情也慢慢褪去了。

  (二)教学模式的不合理。

  社会钢琴启蒙教学进行的场所一大部分是在有私人承包的钢琴艺术培训班开展的,本身就有盈利性,老板只在乎老师手上的学生出勤率和流失情况,并且,四十万分钟一节课,一个学生接着一个学生,要联系好钢琴,不但要给孩子学习乐曲,还有音阶联系,《哈农》《拜厄》《车尔尼》练习曲系列,一节课就像是打仗似地,根本没有时间可以腾出来系统的讲解乐理知识。目前,我国有专门的音乐素养考级,一级和三级只有面试,考核学生基本的视唱练耳,考验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四级有面试和笔试,不但要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技巧,还要熟悉世界各种音乐风格的音乐类型,并且进行正确的选择。这一现象代表着我国音乐素养也开始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并且已经开展了考核工作,激励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下去。

音乐论文11

  《试谈高校音乐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

  【摘要】当下中国的百姓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大家对音乐艺术和音乐教学的需求也在逐渐地加大,高校的音乐教育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发展的速度很快。不过现阶段中国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还有着很多的问题。现在是信息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反之音乐学科自己的发展同样在改变。本文探究的重点内容就是改革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和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改革;音乐学科发展;高校教育

  一、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1.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改革非常必要。伴着中国的经济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升,百姓对艺术也充满的兴趣也越来越大,而且有着很强的社会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发生了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情况,音乐教育的地位持续上升,不过中国的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进行变革。变革的持续进步才可以推进中国的高校音乐教学层次的提升,才可以把现在的音乐学科发展到全新的高度。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对学习音乐专业的同学影响非常的巨大,高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科水平都会影响到同学们毕业后的前途。所以现在,我们必须从中国的音乐教学现状开始进行改革。

  2.音乐教学改革和现在音乐学科关系与发展。音乐教学改革和当下的音乐学科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应该依据音乐的实际发展,对现在的音乐教学里存在的各样的问题进行改变。因为中国的音乐在持续的变化和发展中,所以高校的音乐学科教学也会随着进行改变。不过音乐教育持续改革是不一样的音乐学科产生的重要原因,一种新的音乐学科的发展会丰富高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同时会为音乐的教学树立更高的要求。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和当代的音乐学科发展是互相联系的关系,这也说明了在当下的音乐教学改革发展中,两者必定会是协同发展的关系。

  3.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学科的关系。中国的高等院校在音乐教学进步的道路上,教学的改革和音乐学科的发展的关系是互相支持和彼此存在的。高校的教学改革进步是建立在音乐发展的程序之上的,其中中国的音乐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最开始是传统的民族音乐,现在发展到了多种音乐形式并存的局面,音乐这门学科从单一模式发展到多极模式,由简单到复杂,由此音乐学科的教学就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和改变,这样才会推进音乐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因为音乐学科的教学不停的进行着变革,因此就衍生出了形式多样的一些乐曲,这些都推动了现在的音乐发展,充实了音乐的主题和思想。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学科的发展,将影响教育工作者探究音乐的教学变革的决策。

  二、音乐教学改革推进音乐学科发展的举措

  高校的音乐教学变革时间是比较长的一个过程阶段,应该进行有效果的方案来做出调整。首先要在高等院校目前的教学实际出发,来推动当下的音乐学科发展,主要有下面的几个举措可以作为参考:

  1.加强音乐学科的'重视力度,建立完备的管理系统。尽管有相当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文件,虽然它们都是发展音乐教育的决策基础,可是在音乐教育的进步中,对比于其他的学科显然重视的程度是不多的同样力度也是不够的,因为缺少完备的管理体系。所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变革活动里,应该需要尽量脱离以前老套的教育理念,迅速的提升音乐专业的重视力度。在音乐学科的设立里,必须需要抓住重点,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开办一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帮助的环节。完善的管理系统是保证音乐的教学变革不断发展的基础,在管理系统中一定要确保人员的配置齐全和合理。

  2.合理的设置音乐的课程。高校的音乐学科在设置课程存在着一定的短处,就是因为没有探索出一条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的道路来。所以如果想打破现在音乐学科的现状,就应该在设置课程上下大力气重点来研究,如何设置音乐的课程才是比较合理的。这个问题是大家应该去思考和琢磨的。笔者的观点是,一个合理的音乐课程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适合学生的发展才是好的音乐课程,也是合理的课程。为了改变音乐学科进步的现状,需要把设置课程变成高校音乐教学变革的主要方法,这都是推进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进步的合理手段。

  3.充实师资团队,促进学科的创新进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师资团队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的,教育的师资水平也是整个的教学水平的关键。教师是变革的主要力量,加大对师资团队的建设也是提升整个教学水平的主要方法。这其中定期的组织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是提升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可以利用专家的讲座形式,讲座可以快速的给教师讲解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模式体系。各大高校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系统,这样会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与进步。奖惩制度也要相应的建立和完善起来。高校也需要定期组织其他学校的教师参加讲座和相关的会议,增进兄弟院校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推动高校的音乐学科的共同发展。

  4.大力引进较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教师对音乐教育来将和其他的学科同样的重要。如果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应该引入更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同时在音乐学科中要建立和完善竞争和考核系统,推进教师自身持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与水平。

  三、总结

  高校的音乐教学是理论和创新结合的产物。现在国内的社会对音乐的培训人员的需求量非常的大,资料显示每年都在增加,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对较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需求是各大高校现阶段需要注意的和要进行的工作。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中国的高校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发展,有针对性的变革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多的和更加优秀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俞波浅.谈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文理导航,20xx.

  [2]钱生械.浅谈新时期高等院校音乐教学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

  [3]吴婷.提升高等院校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性研究[J].教学研究,20xx.

音乐论文12

  摘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养对音乐的体验能力,从而让学生点点滴滴中培养音乐的素养。

  关键词:音乐 歌唱教学 探究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课标的这一阐述,应该是音乐课歌唱教学的基本理念。然而许多老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先复习旧歌,再练习新歌的重难点,接着教唱新歌,然后处理歌的情绪。这种模式与课标提出的理念相距甚远,也有碍于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表演潜能的发展,有碍于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欣赏,有碍于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养对音乐的体验能力,从而让学生点点滴滴中培养音乐的素养。

  1 准确生动的范唱

  很多音乐教师习惯放录音范唱给学生听,采取听唱法让学生学会唱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有好处。但是,这样学生却不能对新歌演唱时的声音处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认为,新歌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模仿能力很高,在学生唱歌之前,教师的范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

  例如这样的一个教例: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在第一节课上先和学生进行熟悉和交流,再让小朋友们唱唱歌展示一下自己的音乐才能。小家伙们个个兴趣盎然,唱歌的特别多,嫩嫩的嗓音让教师感受到了童心的天真。这时她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说:“老师听了你们的歌声嗓子都痒痒了,让我也来唱一曲吧!”在一阵掌声中,教师落落大方地地走到小朋友中间,动用她所有的情感、最甜美的声音,演唱了《劳动最光荣》,在这中间她还搭配了一些适当的动作。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跟着她的旋律一起拍手、演唱、舞蹈。在教师时而轻柔时而高亢的歌声中,孩子们紧随其后。一曲终了,他们欢呼了起来:“老师,你唱得真好听!”教师却说:“你们没发现刚才你们的声音也非常好听吗?”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趁热打铁,教师紧接着说:“我们要让歌声变得动听,首先要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觉得好听得不得了,然后才能打动别人,大喊大叫的声音是没有人爱听的,对吗?”这个教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十分重要,它对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教会学生“轻”声歌唱

  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较差,而且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这个“轻”首先是教师对学生在人性上的关怀。其次,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尽量运用头声,学生能较容易地找到头声的发声点,通俗易懂地让学生掌握演唱方法。再者,轻声演唱还能让学生养成随时倾听演唱效果的习惯,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心,完全地、真诚地放到集体的表演中,与人合作的好品质也能得到很好的养成。不过,这里所说的“轻声歌唱”,并不是说让学生用虚声、假声来演唱,它应是建立在实在的自然童声的基础上。低年级孩子头声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自然声音位置的稳定,所以教师不必说“去找眉间发声点”之类的话,而是让他们用有控制的、轻声的声音来歌唱,久而久之,到了中年级再有意识地强调头声,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寻找到那种感觉了。

  3 正确的呼吸运用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一些情景或想象来促使他们正确的呼吸。并随时纠正学生吸气耸肩颈粗的不良习惯。在教唱不同情绪的歌曲时,不同的呼吸运用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演唱雄壮有力的《共产儿童团歌》等曲子时,吸气应较沉着、坚定;演唱轻快活泼的《小鸟、小鸟》这些歌时,吸气应较轻快、灵活;在唱较安静、抒情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吸气应较柔和、平稳、持久。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学生才能发挥其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使演唱具有表现力。

  4 歌曲意境的启发

  比如在学习《卖报歌》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体会报童的痛苦生活,而以欢乐的情绪演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学生个个喜笑颜开,仿佛是在表现“阳光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的情景和心情。这就偏离了作品本身的内涵。这时教师应及时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报童的生活状况,适时调整学生的情绪从欢乐走向凝重。又如在教唱歌唱《小白船》时,教师及时地启发学生对歌曲意境发表自己的感受,进行集体讨论,有的学生将天空想象成蓝色的海洋;有的学生提出夜空中应该是宁静的;还有的说月儿像小船,我和小伙伴一起坐在船上飞,小船儿轻轻荡漾在蓝色的海洋中……孩子们自己体会出的歌曲意境,要比教师主观灌输的想法更易让他们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

音乐论文13

  一、解决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

  生源较差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努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歌唱技巧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投身于音乐学习中,从而为学生往后的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划分音乐知识的重要性,将教学重心着重讲解,而对于其他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教学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亲自进行体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及时更新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它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相关的维修和更新工作。要及时解决教师在设备上反映的问题,对破旧的乐器应该及时更换,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接触不同的乐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而且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所塑造的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而且,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幼儿的发音方式,以确保能够保护幼儿的'嗓音。而在声乐教材的选取上,应该选择各式各样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歌曲,从而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彻底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结语

  总而言之,正因为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学校和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进行优化,应该树立一个正确并且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合理地设置教学课程,及时维修和更新所需的教学设备,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善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为全面的幼儿教育人才,帮助学生今后更为顺利地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工作。

音乐论文14

  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下面是关于音乐学论文,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摘 要:文章用全新的视角详细的描述了舒曼不同寻常的人生、精神方面的疾病以及情感上的经历,力图还原舒曼的性格特点,靠近他的精神世界,透过其作品中所透露的各种幻想与分裂让读者能更深层次的了解舒曼的独特的作曲风格和他钢琴作品中的内涵,从多个角度兼具理智与情感的观点来分析舒曼的钢琴作品。

  关键词:舒曼;精神分裂;幻想与浪漫;钢琴作品

  罗 伯 特 · 亚 历 山 大 · 舒 曼 ( Robert Schumann1810~1856)生于德国茨维考城,是我们熟知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和钢琴家。也是 19 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最卓越的代表之一。他自幼学习钢琴,7 岁便开始作曲,16 岁时勉强遂母意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829 年舒曼拜克拉拉的父亲克拉拉·维克为钢琴老师开始系统学习钢琴和作曲。1830年舒曼在法兰克福听了一场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会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憾,毅然决定放弃对法律的学习,开始专攻音乐。1834 年舒曼创办了一份虽然业余但却新颖的音乐刊物《新音乐杂志》,这本激进的音乐评论杂志逐渐在当时成为左右乐坛主流价值的刊物。而舒曼也成为当时高举浪漫主义旗帜的精神代表之一。在那人才辈出的时代,肖邦、李斯特、瓦格纳、威尔第、门德尔松等等可谓百家齐放。可为什么舒曼的音乐能脱颖而出,流芳后世呢?这当然离不开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容和思想。他的许多钢琴作品都记录着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似乎更像是他个人的日记和自传。所以要想全面的了解他的作品仅仅从写作手法上分析是很浅显的,只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才能够明白他所幻想的那个音乐中的世界。本文将从他的分裂的人生讲起,细细挖掘他钢琴作品中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内涵与风格。

  一、非常态的人生

  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许多钢琴作品都充满着“浪漫”、“爱情”与“幻想”.但又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他的作品既有文学内涵又有哲学内涵,充满各种光怪陆离的幻觉,又摆脱不了那如影随形的阴影。对他人生的评说毁誉参半,甚至充满了各种不实的流言和传说。他是天才、疯子、艺术家,也是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对于后世的我们而言将一个作曲家捧上神坛还是贬入地狱都是不客观不理智的。现如今我们只能从那遗留下来的文字,日记等等去考寻并尽可能的还原他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靠近他音乐的真谛。

  舒曼的许多钢琴作品中都用到了“幻想”二字,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但愿在法则的链条上永远绕着幻想的银线”.如著名的'《幻想曲集》、《C 大调幻想曲》等。他这“梦幻”的作曲风格大约来源于他“如梦似幻”的人生:

  1.精神异常的艺术家

  舒曼家族可以说是充满了波折与不幸,就他本身的精神病症而言,部分原因应该来自于家族的先天遗传。1825 年舒曼 15 岁时他的姐姐艾米莉因为“日渐痴呆妄想而崩溃”,投河自杀。同一年,他开书店的父亲过世。两位至亲的突然离世对少年的他是沉重的打击。他开始性情大变,忧郁而敏感并且不爱说话。在此之后的几年,他先后经历了手指受伤无法继续演奏钢琴,患上疟疾却死里逃生等事件。舒曼开始严重的神经衰弱,从 23 岁起便会经常性的头痛,失眠,甚至到不省人事的地步。1928 年 5 月他的精神病第一次发作,那年 10 月 17 日夜里,他曾企图跳楼自杀。1833 年他的哥哥和嫂子因病离世。1836 年他的母亲去世,1839 年他的大哥自杀。1850 年他已经开始感到精神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中午会感到十分焦虑并且疲惫。到了 1852 年他连克拉拉交代的日常琐事--遛狗,都感到力不从心。克拉拉说舒曼“说话困难,并且会抽搐”.他经常出现幻觉,看到像巴赫、门德尔松、舒伯特等作曲家来到他的床前,提示他很多旋律。他开始有麻痹性痴呆的症状,两手不听使唤,笔迹已经无法辨认,也无法拿住指挥棒。1853 年 2 月,他听到天使在跟他说话,到了晚上又变成魔鬼说他是罪人,要他下地狱。2 月 26 日,舒曼请求克拉拉将他送到精神病院,他趁克拉拉与医生说话的空档,独自在大雨中跑出门去,幻想自己是条小鱼,跳进了莱茵河。1854 年 3 月 4 日,舒曼最终还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舒曼整夜的狂暴,咆哮,还殴打护理员,而当时在精神病方面的治疗其实是非常落后的。他并没有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治疗,而只是被关起来并与亲人隔离。最后医生为了治疗他,将其头骨上挖了一个小洞,并放上一些盐,据说这样就可以看见里面坏掉的东西。7 月27 日克拉拉与他见了最后一面,而他已经无法说出话了。1854 年 7 月 29 日舒曼死在了波恩的精神病院。

  2.是疯子还是天才

  如果在现代,舒曼可以得到很系统科学的治疗,他的病应该能够控制,但不幸的是他生活在 19 世纪的欧洲。那时对精神病甚至完全没有科学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精神方面的病症除了遗传缺陷还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成长因素等等,有许多人认为舒曼的精神病是由于年轻时染上的梅毒所致,但这个说法并没有被医学所证实。他的一生几乎都伴随着精神的异常,却写出了伟大的作品,这值得深入的研究。许多精神病的人的确一点都不笨甚至非常的聪明。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天才和疯子只在一线之间。对于这个说法抱有最大信念的人要算是著名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塞拉·隆布罗索(Casare Lombroso)了,他写了整整一部专着《天才的人》,来详细论证“极端聪明的人都是极端癫狂的”.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戈登。克拉里奇教授说:“许多文献资料表明,天才与疯狂二者间存在关联。极富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方式类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凯。贾米森发现:较之普通人群,作家和艺术家中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和具有躁郁型气质的人更多。许多艺术家似乎精神都有些不太正常。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文森特·凡·高同样因精神病而自杀。凡·高明白自己的精神疾患,但他却把这病看成是他的绘画艺术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有长长的豪华阵容也在“疯子”这一名单里:米开朗其罗、罗丹、蒙克、毕加索、布拉格、达利、马蒂斯、徐渭、唐寅、八大山人·····世间唯有人的精神世界是最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几百年前的艺术家如何能留下突破前人并且划时代的作品,并能在几百年后依然让作品引领潮流,这种预见性和超时代性恐怕只有相当敏感、敏锐、眼光独到、思想标新立异的人才能做到,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太“正常”了还是太“肤浅”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舒曼的精神方面的缺陷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来说不知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3.“浪漫”到极致的人

  伴随舒曼一生的是他比连续剧还精彩的感情生活,他年轻时代相当风流,中学时代就已经养成喝酒滥交的习惯。《第二奏鸣曲》来自于他和菲克特夫人的地下情,而与女钢琴家累德罗的恋情还让他写出了《幻想曲集》。他的日记里有很多寻欢作乐的真实记载。因此他也染上了梅毒。在跟女学生克里斯蒂分手之后,1833 年舒曼开始爱上了14 岁的克拉拉。克拉拉为了跟舒曼结婚不惜和父亲断绝了关系并且对薄公堂。最终克拉拉的父亲被判入狱半个月。舒曼的所有钢琴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和克拉拉结婚之前创作和出版的,特别是1830年到1840年之间的十年,爱情给了他全新的力量。1840年他们终于成功结婚,婚后克拉拉确实完全改变了舒曼,让他一度走出抑郁和分裂的生活,而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最高峰,在 1840 年这一年他就写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和三套故事音乐。他的许多钢琴作品都围绕着与克拉拉的爱恋,有克拉拉的影子。比如《C 大调幻想曲》、《大卫同盟舞曲集》等等处处可见克拉拉动机和克拉拉格式。舒曼的美学思想极其重视“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所以和他丰富的情感生活一样,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也是炽烈的情感、诗意般的旋律以及梦幻的神秘仙境。应该说他钢琴作品中的许多幻想成分不但来源于他的精神分裂也来源于他多姿多彩的感情经历。

  二、理智与情感并存的作品

  上文详细论述了舒曼异常的成长经历、独特的个性、还有精神和感情上的风波,林林总总从他的一生似乎看到了他作品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他的绝大多作品是他生活的缩影,而其中尤以钢琴作品为代表。下面特别分析一下他的钢琴作品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内涵,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舒曼作品中所蕴含的难以言说的哲理与美感。

  1.分裂的音乐形象

  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曾说:“舒曼是一个道地纯粹的浪漫派。他的音乐有高度的紧张,有极端的感情,暴露出性格分裂的全部症状。”当我们在聆听或演奏舒曼作品的时候经常感到强留的对比,头脑中似乎有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形象在对话,他们时而欢乐,时而激烈冲突,这造成了作品强烈的对比和音乐色彩的不断变化,让人们既痴迷于这神秘的音乐又似乎很难真正去理解它。这大约和他分裂的精神状态与多重性格密切相关。1834 年舒曼自己成立了一个“大卫同盟”,以佛罗雷斯坦和约瑟比乌斯作为笔名,声称此两人代表了他性格的两面。佛雷斯坦是贝多芬的歌剧《佛德里奥》中男主人公的名字。他性格热情尖锐,态度直率冲动甚至有些放荡不羁。而约瑟比乌斯则文雅沉静,是一个富于幻想的诗人。这种多重性格的特征一方面来源于他的精神分裂,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他对事物的看法和他的音乐美学观。他认为人性是万分复杂的,任何人心中都寄宿着不同的灵魂。在他的钢琴乐曲中到处都能看到这两种不同性格的交织,这些分裂的音乐形象是了解其作品的重要的线索。

  比如舒曼的钢琴曲集《大卫同盟者舞曲》,全曲共 18个小品。乐曲开头的动机用得是克拉拉的作品 op5·6.舒曼在每一首小品的后面都标记了“F”或是“E”,用以表示该曲的基调,字母分别代表着佛雷斯坦,和约瑟比乌斯。其中有四首因为同时具有两种性格而被同时标上了“E”和“F”.在乐曲开头,舒曼引用了一段古老的格言作为题词,其大意是:“快乐总是与悲伤相伴而生。在快乐中,保持一颗虔诚之心,并勇敢地准备好承受痛苦。”类似这样的作曲形式舒曼不只一次用在他的钢琴作品中,这在当时独树一帜,他的钢琴作品也总是变幻莫测,难以琢磨,充满了幻想色彩。

  2.幻想之外的现实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如果仅仅认为舒曼的作品只有浪漫的爱情与天马行空的各种幻想,复杂的和声和绚丽的技巧等,那对他的作品就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他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就像他在《新音乐》杂志发表的各种文章所说,他是反对将音乐和现实生活完全割裂开来的,他认为只谈音乐的人永远都是荒谬可笑的。他妄图追求作品更深的文学内涵与哲学内涵;他想要打破原有的模式,做音乐的创新者和革命者;他更重视乐曲本身的思想性,想要将理智与情感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分裂中寻找统一,在统一中又展现出不同侧面的特质。舒曼的追求不单单在音乐本身而包含了文学、美学,哲学等范畴。他希望将音乐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比如他的钢琴作品《狂欢节》其中就充满了对旧音乐的各种批判,和他发展新艺术的决心,其中的第 21 首《大卫同盟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讲的就是那些他所认为的凡夫俗子在大卫同盟盟员的进攻下最终被打败的事。舒曼自比做“大卫”,而把那些守旧的陈腐家伙们称为“菲利士人”,这是借圣经旧约的典故--大卫与异教徒菲利士人作战,最终用石块击倒了巨人果利提亚。当时这不仅仅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浪漫主义钢琴曲”的出现,更表现出舒曼在艺术方面勇于革新的批判精神。

  舒曼推崇艺术中的真善美的统一,他勇于探索将文学与诗歌完美结合,比如他的钢琴套曲《蝴蝶》就是根据德国小说家让·比尔的小说《妄自尊大》中的《假面舞会》的题材而创作的。十二首小品精密的排列,像是蝴蝶慢慢从幼虫进化到蝴蝶的过程。而德文的“幼虫”和“假面”是同一个词语,这让这首乐曲拥有了双重寓意,而他这种在作品中使用暗语和标题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几乎在每首钢琴作品中都能够发现,所以他更像是一个侦探,留下了暗号让后人去猜测和品味。这些钢琴作品让他的作品在幻想之余更多了些诗意和哲理,严密的作曲结构,复杂的写作手段,具有内涵的作曲动机,富有前瞻性的作曲形式,深厚的文学诗歌底蕴、深奥的哲学思想等等让舒曼看上去再正常不过了,就像他的法律出身一样,严密而有逻辑,有文化确不肤浅。丝毫不像是一个单纯的精神分裂者所能达到的境界。只能用天才二字来形容。内心的矛盾挣扎,时而清醒时而分裂的生活,都让舒曼的作品在情感与理智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也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

  结 语

  舒曼在 46 岁最终还是败给了精神分裂症,对后世的人们而言,一个如此有天赋的音乐家却以精神病院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只叫人唏嘘不已。至今他丰富的音乐作品、艺术评论、生活日记、情感八卦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无数关于他的作品分析、情感揭秘依然充斥着各类书籍报刊,其中真真假假已经没有人再能够对证。就像武则天留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人们评说吧。反正依然有一个又一个的人被他的音乐所吸引,跟随他走进那如梦似幻的理想中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德]古·扬森编。[德]罗伯特舒曼着。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C]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6)。

  [2]林逸聪。音乐圣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1)。

  [3]毛绍纲。音乐家的桃色风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7)。

  [4]方之文。 舒曼:诗的音乐,音乐的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0)。

  [5]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2)。

音乐论文15

  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1促进学生德育,美育的协调发展

  教育的功能是相通的,小学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所独有的形式来表现艺术美,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在的音乐课不仅仅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教唱歌曲,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好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中,学生就能生动形象直观的看到作品所描摹的景象和多姿多彩的活动场景,这样使音乐课堂提高了感染力,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只凭教师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情境。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音乐共悲共喜,真正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1.2丰富教学信息内容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程涵盖面非常广。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知识,歌曲和欣赏等都有所涉及,这实际上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这个要求还不是很协调,很多教师对此还不是很了解,造成了课堂讲解的失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个问题得到了缓解,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是非常发达的,全世界资源的共享很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音乐教师通过上网查找有关教学内容的材料,从而获得自己不理解和教学参考书中所没有的信息内容,这样就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避免了失误的发生。

  2.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音乐课堂,构建一个新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那将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教学氛围,课堂效果也会大大的提升。

  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内容单一,形式上缺少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习的过程枯燥,更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把网络和多媒体运用到课堂当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境界,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并且使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过程显得形象生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声像具备的音乐情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1.1创设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助推器。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喜欢接触新奇有趣的事物,并且对动态的事物更感兴趣。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短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一年级音乐《小鸭子》这首歌曲时,一上课就给孩子们播放有关小鸭子的的flash动画创设情境:碧绿的田野,逶迤清凉的小河,灿烂的阳光。同时再配上《小鸭子》的伴奏背景音乐,通过眼睛和耳朵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这时候再让学生为动画编歌词,最后再把原歌词加入到flash动画中让学生鉴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小鸭子当时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歌曲所要表现的信息,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上的兴趣,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这样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2利用情境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音乐教师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乐谱要自己制作,黑板上还要写很多板书,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枯燥乏味。现代的信息技术应有尽有,实物都可以在大屏幕上直接显示。用电脑制作课件,可以把乐谱直接放大显示出来,并且能通过变换不同的颜色和形式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冲击,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和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一些不太熟悉和外来的乐器时,把这些乐器的图片直接放大投影出来,可以使教师对乐器的介绍更形象,准确。

  2.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合理的想象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是无穷的,在很多方面,想象力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绪,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红帽》是小学二年级音乐的一首童话歌曲。这首歌曲也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里面主要叙述了小红帽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遇上大灰狼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把《小红帽》的音乐配上故事画面,并编制成动画,创设了演示的情境。上课时让学生分别模仿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形象,随着不同的风格乐曲做不同的律动,然后在大屏幕显示出做好的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形象,让学生模仿它们。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性格特点,并且让他们说出故事的结局。通过让学生反复的模仿,增强它们对音乐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律动中学习和在快乐中,在想象中学习。

  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在小学音乐的现实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者的重视度不高,也形成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实教学实践应用中的误区,教师们一味的追求现代化,自动化的教学模式,盲目的使用多媒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将多媒体当做录音机,投影仪来使用,忽视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缺乏创新思维,没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本和教学课件相脱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死板;还有些教师过分的追求声像效果的变换,却忽略了多媒体技术是以教学目标为前提的辅助教学本质,他们仅停留在表面的视听效果和动画效果的欣赏设计上,却淡化了音乐教学环节的内涵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和素质理念的推广,信息技术必将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普遍的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和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展现。但是,也不能完全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很多地方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体化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离不开丰富的教学内容,离不开人性化的教学手段,更离不开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强化教学的手段,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多媒体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小学音乐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得到真正的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