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如果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目光是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长时间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就是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里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妇女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日本人与人交谈时的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
(三)姿态动作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种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阿拉伯国家,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表示深恶痛绝。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儿,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俄国人把手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吃饱了;日本人用此动作表示被“炒了鱿鱼”。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用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杀,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不同文化在姿态动作上的这些微妙的差别常常容易导致交往失当,甚至会使交际完全中断。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对于填平文化沟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面部表情
相对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别对方心情、态度的线索。面部表情对于交际的重要性是公认的,但表情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却难以估量。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笑脸不只是快乐和友好的表示,也能传递道歉与谅解的信息。中国人习惯用面部来遮掩感情,而不是显露感情。
二、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应重视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能力的培养。因为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所以在其培养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和获得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其次,要注重外国文化和习俗的学习,通过搜集资料、系统研究、比较差异,使自己具备对目的语和本族语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英文和汉文化修养,并积极参与到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当中,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使自己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非言语手段传递信息,并做到行为得当、举止规范。
(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应增加目的语文化背景的知识含量,注重俗约、习惯及文化禁忌的介绍,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际。多采用音像教材,增加交际内容,将非言语交际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三)教学方法
教师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课堂交流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等,使教学过程形象化、交际化。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使学生在真实、自然、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和领会语言交际与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四)实练机会
给学生创造实际锻炼机会,当然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将学生送出去和聘请高质量的外籍教师都是捷径,但教育成本高,不可能满足所有普通高校学生的愿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国交往频繁,外籍人士增多,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寻找机会,尽可能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如与外国留学生的各种联欢及其他交流活动,参加涉外导游活动或涉外宾馆的接待活动,以及中外学校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学生交流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