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21 阅读29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民生新闻报道能不能形成社会舆论的中心,推动社会进步,最终要看是不是把受众关注的社会“病理标本”找到了。在物业系列报道的实践中,我们从“急民之所急”转向到“忧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困”,用民生的视角去挖掘百姓的所思所惑所忧,以一颗人文关怀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找到了报道的厚度,以深度凸显了民生新闻社会助推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旭东 . 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与提升[J]. 南方电视学刊,20xx(01).

  [2] 唐春雷 .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空间的思考[J]. 电视研究,20xx(01).

  [3] 高晓瑜 . 民生新闻的直播常态化——以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xx(09).

  [4] 赵向阳 . 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 今传媒,20xx(08).

  [5] 许娅,马晓虎 . 陕西电视民生新闻的走向[J]. 新闻爱好者,20xx(14).

  [6] 李晓飞,李昕燃 . 解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J]. 现代视听,20xx(S1).

  [7] 张清华,商建辉 . 民生新闻升级改版的问题与对策——以《南京零距离》改版为例[J]. 现代视听,20xx(05).

新闻传播学论文6

  摘要:在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一直以其高标准的制作传播流程占据着传媒的制高点,新闻的政治舆论导向关乎着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随着微时代赛博空间日益渗入到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探讨“全球在地化”情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新闻传播的本质出发,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赛博空间内的显性表征及相关性,探索三者相互融合、促进与重构的机制。

  关键词:新闻传播;微媒体;传统媒体;重构

  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

  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包括报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即使在微时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维度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仍然在信息内容生产、深度专业化报道、资源配置、机构规模、行业主导权及权威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鲜明的特点。

  1.1强大的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能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专业制作团队

  国外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表明,选取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微媒体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80%以上的链接都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信息源。实则是说当今炙手可热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内容的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由于中国的媒体机制形态(微媒体在新闻发布上的采编权相应受限),这种现象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有着庞大的规模、优秀业务能力的记者和采编人员、一定区域内最专业顶级的制作设备,这些配置都决定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发布领域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无法撼动的资源优势。

  1.2高水准新闻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提升能力

  相对于时下微媒体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快餐”,传统媒体固有的资源厚度在全面调查、深度挖掘、后续跟进等方面具有其后发优势的显著特点。

  1.3悠久历史下积累的新闻品牌知名度以及资源优势带来的权威性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