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推荐)

9 阅读17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3.注重课堂活跃。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由被动学习向探知科学转变。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设疑诱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采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动手实践、尝试练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1.教学内容生活化。密切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教学应与学生生活充分融合,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和探究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实践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因此,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实践数学、运用数学”。

  3.教学评价多元化。新课程要求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即时评价与长期评价来评价学生,但并不表明要完全抛弃考试分数。新课改要求不能把考试分数当“靶子”,不能让“形而上学”泛滥,要把形成评价与考试分数有机结合使用,学生好的、正确的、新颖的观点,应肯定和表扬,要注意表扬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导向。

  数学是社会数形交流的语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应立足学生数学思维“转化”,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有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中,教师能不断思考教学问题、把握课改重点,采取教学策略,依照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来构建生动、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就会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促进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峰数学课:亮出你精彩的结尾[J].小学教学参考,20xx。

  [2]邢宝志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J]教改研究,20xx。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3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课堂有了情趣,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从四个方面论述怎样落实新课改精神,演绎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游戏教学法;采用鼓励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现在仍然有很多老师在固守着“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依葫芦画瓢”。这样的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自由,没有快乐。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情趣,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教师,怎样落实新课改精神,演绎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中国的数学教育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早,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因为受经验主义的影响,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学环节设计不和谐,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等。这样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只是 “听众”“看客”,因此,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快乐学习。所以,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需要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允许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订学习计划,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是快乐的。

  二、采用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环境、模仿他人的一种较为自由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更多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还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边游戏、边学习,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同时,游戏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因此,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特征设计游戏情景,例如,在学习“简单的计算”时,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选派10个代表,学生每做对一题就换下一名学生,10个学生最先做完的那组就是优胜组。这样的方式学生喜欢,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一片欢乐、一片祥和。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