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
我们已经走过了20世纪,我们正在造就21世纪中国新音乐的新历史,我们也在书写着数千年以来中国音乐的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面对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应当怎样落下这沉重的笔触?对于音乐史学从业者来讲,他一方面应当深入细致地收集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还应当在新史料、新史学观念的趋导下,书写富于个性色彩与新史学眼光的新的音乐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史学学科不至于走向固步自封的境地。因为,历史的书写一直都是面向未来而无限开放的,只有在新观念的支撑下,重新审视、梳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音乐史学事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我们的当代音乐事业,才有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到达更高的境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新音乐步入了后新时期的时代,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新音乐的外部环境相对自由、宽松;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新音乐开始呈现出“后现代”艺术的一些典型的特征,西方“后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与艺术观念,开始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具有“后现代”音乐特征的新音乐,与中国经济相映成趣;为21世纪更为辉煌的未来,做好了准备。
其实文化都有一种共融性,在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形式其实都是相通的。就像杜甫称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看出诗画艺术本是相通的;从蒙太奇这一说,可看出电影与建筑亦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音乐流畅的旋律和建筑美观的外形更是存在着不可分舍的联系。这些是在不同的艺术领域,而戏曲与流行歌曲本身在同一艺术领域,这种关系本身就交织缠绕在一起。因此,无所谓颠覆,只是现代文化从中国古老的传统中吸取了养分,在交融中出现了新的文化艺术形式。
综上所述,戏曲的音乐元素在流行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戏曲中存在的优点表现在流行音乐当中去。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个度的把握,一定要在不影响戏曲音乐的精髓情况下,让不同的音乐把握住自己的优点。不要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戏曲音乐的因素恰当应用,可以丰富流行音乐的文化内蕴,提升流行歌曲的意义深度,帮助塑造主题形象,使得流行音乐更具有审美性和民族性。
参考文献:
[1]孙道东.谈中国戏曲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1(9).
[2]王伟.戏曲音乐的特性[J].北方音乐,2011(8).
[3]尹晓东.新时期戏曲音乐的创新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