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装置艺术论文

  艺术装置的魅力在于改造,仅是对空间,也是对观感记忆的一次重塑。

装置艺术论文

  装置艺术论文

  浅析装置艺术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以高效高能,以“信息为工艺对象”、以“科技产业为主要职业”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社会文化、艺术、美学、哲学等都发生了深刻的质上变化。“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消融了。文化历史在现代断裂开来,人们不得不重新改变自己的体验方式,将世界和历史的碎片重新聚集起来。但由于批判了历史连续性而又相信未来即现在,人们丧失了传统的整体感和完整感,碎片或部分代替了整体。这样,现代主义运动就不断抛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革命运动:未来主义、意象主义、漩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现代主义不断宣布新的美学、新的形式、新的风格。”如此,密切反映后工业社会文化完形形态的装置艺术便在人类20世纪出现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装置艺术以“走向客观实在物体”的显著标帜身份与其它诸如光效应艺术、行为艺术、波普艺术……等艺术形态共同并存于人类“大艺术”领域中,并为无数的艺术家所钟情与实践。

  【关键词】教育 组织 组织作用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延异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装置艺术的发展如同其它艺术发展的景况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状态。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并没有朝令夕改。

  首先是其――环境场性特征没有改变,即不论受何种观念指向和制作方法影响的装置艺术作品的有效展示,必须依赖于一定有效的时空场所。不仅如此,具体的作品本体与环境场又是和谐同构的整体。如此,其作品才能得以让观者从多视点、多层面予以认知和欣赏。如从徐冰于1993年创作的《文化谈判》、吴山专于1993年创作的《想念毛竹》等装置作品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其次,存在与过程的共振性。在一件装置作品中,一定完形形态的存在对整个作品的`过程展示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作品的过程展示意义对完形形态的存在意义又具有升华作用。即,装置作品中的实体存在物象与作品的展示过程是有机同构、互为依托与作用的关系。由此,才促成了装置艺术在静态与动态上综合影响观众的张力作用的形成以及张力作用的有效释发。如,中国广东陈劭雄在1992年创作装置的题目为《耗电72个半小时》的作品,就是将静态的彩色日光灯等组合成象征人“死尸”的符号与通电后不断闪烁光芒的动态形象相互映衬,从而使特定的“死尸”静态视觉符号更加突出。其动、静态的有机同构统一,从而得以进一步地刺激和提醒人们应当关注当下的个体或群体的物质生活欲望正在让人的生命渐渐消逝的深刻的社会、人生等问题。也就是说,当观赏者在关注该作品时,能较明快、迅速地认知和解读饱含创作者深刻警寓的――我们的“生命已成尸骸,可时间却还在流动”的特有艺术文化语境和意义。再次,非永恒性。或称“暂时性”、“此在性”。装置艺术作品的展示,是在特定的场所、预设的有限时间里进行的。一旦作品展示的时间结束,作品的“此在性”意义就消失了。留下的仅仅是或关于作品展示存在时的图像资料记载、或是其文字的描述。如,中国广东徐坦于1993年创作的装置与行为共存的《爱的寓言》,作品就是在特定的时空里存在展示的。最后,多样性。即是说,尽管当下人们对装置艺术的认识、把握经验有相似性,但各不相同的个体在联系主体自身的多元认识基础上对装置艺术的理解,把握又是不尽相同的。因而装置艺术展现的形式、意识指向等都有所不同,呈多元性形态。如,中国广东的“大尾象工作组”,是“基本以大型装置为形式主体”开展创作展示活动的。而北京的“新刻度小组”,又是以“解析”方式进行表现与展示传达的。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